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实力对比 北洋舰队比联合舰队究竟差在哪了?
北洋舰队比联合舰队究竟差在哪了? 我想只要是个对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中国人,一定会对甲午海战的结局感到耿耿于怀,因为北洋舰队失败的实在很蹊跷。清政府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中兴气

北洋舰队比联合舰队究竟差在哪了?
我想只要是个对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中国人,一定会对甲午海战的结局感到耿耿于怀,因为北洋舰队失败的实在很蹊跷。清政府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中兴气象。为了组建一支强大的海防力量,清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用二十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亚洲第一强大的北洋水师。但是甲午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一败不仅成为中国海防史的奇耻大辱,也是日后中国整整半个世纪的受压迫、受欺凌的历史开端。那么今天再来复一复盘,看看北洋舰队究竟差在哪了? 首先是钱的问题,历来人们都把北洋舰队的失败归罪于慈禧太后花掉了六十万的海军经费,导致舰队最后连炮弹都没有了。首先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谁传出来的,但是只要你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北洋舰队缺钱有可能是真实的,但绝不缺炮弹。因为北洋舰队又不是只打这一仗,平时也是需要训练的,几十万两白银的军舰都买了,还会缺那几十两一颗的炮弹吗?而且清政府已经拥有了制造炮弹的能力,虽然性能是差了点,但也不至于没有的地步。 >北洋舰队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打出的炮弹量远远低于联合舰队,是因为战舰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日本的战舰虽然吨位比中国的差,但是速度和性能要强于中国,简而言之就是大象和群狼的战斗。再说中国缺钱,日本就不缺钱吗?日本当时的经济实力比中国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虽然他们倾全国之力节衣缩食省钱给舰队,但其实没有多少钱,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说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就是整个皇室不吃不喝,也挤不出几个子来。 >另外就是人的问题,中日两军的军官一样都是英国培养,一样都是海军新手,战斗素养差不了多少。水师提督丁汝昌虽然没有留过洋,但人家以前是跟着刘铭传混的,刘铭传作为第一人台湾巡抚在海上屡次击败法国人,丁汝昌即便是经验不足也不至于不晓兵事吧。虽然北洋舰队里面有方伯谦这样贪生怕死的废物,但是绝大多数官兵还是奋勇杀贼的。舰队当中总共11位战舰管带,在战争中殉国和自尽的就有七位,最高指挥官丁汝昌也自杀殉国了,所以你不能说北洋舰队畏敌如虎,贪生怕死。有这样的气节和作风,说实话对得起朝廷和李中堂了。 >再说海军士兵,北洋舰队的士兵跟陆地上的八旗和绿营那绝对不是一回事,从选拔到训练都是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日本人抹黑北洋舰队,说舰队官兵在炮管子上晒衣服,也不动脑子想一想,参观过军舰复刻版的朋友都知道那炮管有多大多高,士兵又不是傻子能为了晒个衣服冒生命危险爬三米高吗。还有人说落水的士兵回到刘公岛和港口之后接连溃散,逃跑的时候连铁锚都偷走了。说这话的人更是不负责,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铁锚有多大多重,没几十个人压根就抬不动,兵荒马乱的谁还有心情去抬这么大的家伙。 >还有就是体制问题,现在的人也不知怎么了,什么事都往体制上面找原因。没错,清政府确实腐败无能、确实千疮百孔,但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海军,是有相当独立性的。舰队常年都是在沿海巡防,有时还要远赴海外,受到朝廷官僚气息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北洋舰队的体制很大程度是效仿英国皇家海军的制度,连舰队发号的命令都使用英语,船上面还有部分英国顾问。除了官职名称之外,北洋舰队的制度绝大多数都跟国际惯例差不多。再说了中国朝廷有问题,日本朝野就没问题了吗?幕府时代各藩大名之间的矛盾一直延续到二战,甲午前后日本的国民教化比中国还差,至少这时候中国没有平民去刺杀外国皇太子和使臣吧。 那问题究竟是出在哪了呢?这里就要强调一下,我们熟悉的邓世昌撞吉野号的热血场景是属于黄海海战,这一站虽然失败了,但是北洋舰队的主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真正导致舰队覆灭的原因是李鸿章下令舰队防守,而日本联合舰队前往威海卫把北洋舰队给围了起来,打了个歼灭战,这才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那为什么李鸿章不敢直接出战呢,包括在战前李鸿章也是坚持这一仗不能打,那是因为他知道只要一打北洋必败。李鸿章心里很清楚,甲午之战绝不是中国对战日本,而是李鸿章对战日本。 甲午前线打得轰轰烈烈,北洋舰队浴血海疆,这个时候清朝里的其他人在干嘛呢?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这会正在颐和园里养鱼种花玩呢。光绪皇帝就是一个愤青,看着地图和兵书,以为自己多牛呢,不断的下令“打呀,打呀”,一看战事不力,马上把头一缩假装跟自己没关系。以翁同龢为代表的清流这时候巴不得北洋舰队打败仗呢,因为只要北洋一败,李鸿章这个死对头就算是彻底完了。南方的张之洞这会一手捋着胡子,一手拿着书,眯缝这眼瞧着北边的战事,嘴里念念有词可就是不想全力救援。所以甲午战败的原因就是根本打不过,差就差在北洋是李鸿章这个睁眼看世界的老人的舰队,而不是整个朝廷的舰队。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