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贵族1869贵族9怎么升级 神秘而稀有的「貴族」
神秘而稀有的「貴族」 元朝(1271年—1368年)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方文山如果要找一種最昂貴最稀有最神秘的「瓷器之王」。就是元青花。(元青花釉里紅開光鏤花罐 故宮博物

神秘而稀有的「貴族」
元朝(1271年—1368年)
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方文山
如果要找一種最昂貴最稀有最神秘的「瓷器之王」。
就是元青花。
(元青花釉里紅開光鏤花罐 故宮博物院藏)
說昂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世界上中國藝術品最高公開拍賣紀錄。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說稀有,中國元青花館藏最多的江西高安博物館,19件;世界收藏最多的,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40件;其次伊朗阿特別爾清真寺,32件。
(元末明初玉溪青花小茶罐)
廣州恆福茶文化博物館藏
說神秘,元朝滅亡不過幾百年,元青花在它的祖國現身的時候,還沒人認識。
1929年,華裔古玩商吳賁熙帶著一對青花雲龍象耳瓶來到北京琉璃廠打算出售,這對瓷瓶原供奉於北京智化寺,頸部記有六十二字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
意思是元順帝至正時期信州一個叫張文進的人,把一對香爐和瓷瓶施捨於道觀打供,為全家祈福。
古玩勝地琉璃廠給出的答覆是「元無青花,此為國史之定論」。
吳賁熙只好帶著這對「贗品」旅英求售,被英國學者大維德爵士收藏。根據1952年美國人波普博士的研究,這對被命名為「大維德瓶」的瓷瓶成為元青花的「標準器」。波普博士因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瓷器領域頒發的唯一金獎。
2012年,上海博物館60周年慶,舉辦「幽蘭神采」元青花大展。「大維德瓶」和「鬼谷子下山大罐」,與其它90餘件世界館藏元青花,回到故土。
(元青花雲龍象耳瓶——「大維德瓶」)
那麼,為什麼端艷大氣,王者風華的國之重寶,長久默默無聞,以至過家門而人不識?
這和草原帝國的王朝有很大關係。
編修時間不足一年的明代《元史》,粗糙,語焉不詳。只能通過零碎的記錄,對來去如風,以剽悍殺伐著名的黃金家族子孫,進行揣摩。
1245年,被羅馬教廷派往烏蘭巴托的柏朗嘉賓,眼裡的草原帝國,「到處都是帳篷……富有……金銀絲綢寶石……上帝面前勇敢的獵人。」游牧的獵人們,不需要瓷器這些罈罈罐罐不好帶的累贅。
馬可波羅遊記里的元大都是這樣的,「大汗金屬器具如此之多……酒杯,鍍了金。」因為沒有提到瓷器,馬可波羅在中國的17年,被質疑是他的一場個人臆想。
「元代包公」,吏部尚書蘇天爵,也在筆記里證明,元太祖的酒具,是槽口鍍金的金屬器皿。
別說青花,元代瓷器的影子呢?
(元代鏨花高足金杯)
1279年崖山海戰的前一年,蒙古俘虜文天祥,尚還在與南宋少帝在海上周旋,就急急忙忙在江西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這些粗豪漢子們要幹嘛呢,急著風雅么?
答案,或許還要在元青花那藍寶石一般的明艷色澤里尋找。
蒙古,是幼子繼承製,「幼子守灶」。元朝,是一個大汗汗國,108年歷十一帝,上都大都中都交替,上都為夏都,始終還有游牧逐水的習慣。
加上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四大汗國。像幾個碩大的帳篷,覆蓋在三次西征,蒙古彎刀收割來的西至黑海沿岸,東達太平洋,北抵貝加爾湖,南臨中國南海的幾乎世界五分之一的土地上。
除了世祖忽必烈奉薩迦祖師八思巴,道教真人丘處機為國師,尊儒行漢法。其餘幾個汗國,幾乎不約而同放棄薩滿教信奉伊斯蘭教。
(土耳其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伊斯蘭教崇尚藍色。土耳其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乾脆就叫藍色清真寺。在土耳其陶瓷里到處可見青花熟悉的影子。阿拉伯人從唐代起就是中國的貿易夥伴。他們有大盤分食的飲食習慣。
元青花器,器型很大,色澤艷藍,可能是這種「有需求就有發展」的影子。征戰需要貿易之利,定鼎更需要。
景德鎮青花瓷使用的鈷藍顏料,「蘇麻離青」「蘇勃泥青」,產地波斯。這種鈷藍燒制出的青花,靛藍晶瑩,有暈散有結晶,很難仿製。再加上景德鎮瑤里特有的純白高嶺瓷土,「二元配方」的技術突破。
從元置「浮梁瓷局」之後,景德鎮從此成為天下瓷都,穩坐第一把交椅。
忽必烈繼位不到30年,設驛站上萬。這種全國性交通系統,官員在用,百姓,商人也用。「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到了元,就是「前月浮梁買瓷去」。
瓷器從景德鎮的昌江出發,經贛江,從鄱陽湖下長江,至沿海,遠銷歐亞東非。泉州市舶司繼續擴大,外來商戶「置而不征」,「往來互市,各從所欲」。
因為經濟需要,元朝之刀,「惟匠得免」。滅金,遷北工72萬戶;滅南宋,遷42萬戶。多少天工開物將作大匠鬼斧神工,就在一片血雨腥風裡覓得一方凈土。其中也包括瓷工。
這樣的背景,出幾件重器,再正常不過。
左圖 元卵白釉印花荔枝紋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館藏
右圖 元卵白釉印花雲龍紋撇口高足杯 上海博物館藏
青花時代終於來臨。瓷路,走到了從釉彩到偏重圖案的門檻上。「鬼谷子下山」「蕭何月下追韓信」,我們似乎可以從那絢麗奪目的藍色線條里聽出元雜劇的鑼鼓鏗鏘。
粗獷的元,也有細膩的一面。存世的景德鎮「卵白釉瓷」,刻著「樞府」銘。是元朝軍事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
這個崇尚白色的朝代,把草原的白雲,擺到了軍國大事的桌子上。
不再尋蹤。回來靜靜面對元青花,欣賞它雄渾壯美,碩骨頎頎。濃艷的靛藍依然神秘。
誰有慧眼誰能把它打開,誰知道唐宮的霓裳元青花的光彩,羊脂玉的氣質水墨畫的留白。誰懂得明時的寂寞清時的愁,誰知道大江東去,風華幾代。
誰能看清,霧影憧憧,花為誰開。
很赞哦! (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