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七年级上册课课练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课课练第14课

火烧 2022-04-14 10:09:38 1150
七年级历史课课练第14课 1、焚书坑儒事件2、秦始皇3、对郭的看法是认同的。其实在秦初,很多的人往往把焚书坑儒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秦初年,由于六国的各种思想都

七年级历史课课练第14课  

1、焚书坑儒事件

2、秦始皇

3、对郭的看法是认同的。

其实在秦初,很多的人往往把焚书坑儒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秦初年,由于六国的各种思想都大肆地泛滥,这就不可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加强祖国的文化和思想的统一。

所以此次事件不仅仅是对书籍的销毁,更重要的是消除其余的不利于大一统的思想。

4、上述现象反映的是在秦初,中央政权的集中与分散的问题的讨论(国家政权制度的问题)、货币不统一、度制不统一、文字不统一的问题。

5、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度同制、书同文。

6、秦始皇两千余年来一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典型。

但是我认为秦始皇的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书同文。

在过去的几千年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举世璀璨的文明,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要认清这一切的基础。

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同一性,其实书同文统一的不单单是文字,他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中华民族有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认同感,这不是单单的统一政权和制度所能解决的。

7、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

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

七年级上册课课练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课课练第14课

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