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任务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任务
一、如何理解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这是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提出的战略课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
和平、发展、合作的要求和呼声在上升,但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的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滋长,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频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国际军事竞争依然激烈,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是基于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平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强大,必须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来保障。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加深,保障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范围越来越宽、领域越来越广、责任越来越大,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更多国际安全责任的呼声和期待也越来越高。一个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不可避免要有日益现代化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是历史的自然逻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有关战略部署,持之以恒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
资料来源——人民网:://theory.people/n/2013/0226/c40531-20601669.。
二、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据白皮书介绍,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防备和抵抗侵略,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在太空、电磁、网络空间的安全利益。反对和遏制“台独”,打击“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和全民自卫原则,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武装力量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为地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扶贫帮困和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科学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针对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搞好战略预置,加强应急专业力量建设,提高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安全警戒任务的能力。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重要任务,坚决打击敌对势力颠覆破坏活动,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发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着眼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
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牵引和带动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 深化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理论研究,推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着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体系。
深入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力度,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
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战略筹划和管理,努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侵略扩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
坚持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海上护航、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扩展资料 主要依据 确定国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和可能爆发战争的判断,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军事战略,宪法规定的国防任务,国家对国防建设可能的投入及其指导思想,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水平,军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等。 拟制国防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国防建设目标与国家建设目标相一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相结合;保证重点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统一;多方案择优以及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确定新时期国防四项目标和任务。
三、国防的任务是什么
——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中国的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神圣不可侵犯。中国根据新形势下国家防卫的需要,坚持对国防活动的统一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和全民自卫原则,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采取有效的防卫和管理措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
一旦国家遭受侵略,中国将依照宪法和法律,坚决进行抵抗。 ——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也禁止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国家分裂的行为。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或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中国武装力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统一,有决心、有能力制止任何分裂行径。
——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宪法和法律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武装暴乱,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中国武装力量把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作为重要职责,严厉打击各种恐怖活动,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打击危害社会稳定的各种犯罪活动,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走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的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中国军队坚持以md军事思想、dp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中国不称霸,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反对战争政策、侵略政策和扩张政策,反对军备竞赛。中国支持国际社会为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所做的努力,支持一切有利于维持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的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