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咋写?急!明天要交了!
数学小论文咋写?急!明天要交了!
数学小论文咋写?急!明天要交了!
[思路分析]
1,数学是什么
2,生活中的数学
3,提出论点
4,进行论证
5,点明中心
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络,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同学们都是初中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侷限,因此,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没有条件”的推理,小议“黄金分割”,奇妙的正五角星
(2)怎样写
①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亲睐,所以,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络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4问题教学法在开放教育高等数学课中的应用
摘要: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 它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求解问题, 衡量我们学习数学的成效也主要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来评价。 关键词: 问题教学; 开放教育; 高等数学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提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作者:王惠书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2498 加入日期:2008-12-30
--------------------------------------------------------------------------------
4“数字鸿沟”与地球资讯科学的应对
2003年上半年,连续出现严重的全球性突发事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差距继续在扩大之中,发人深省! 伊拉克应对美英联军的战争,是一场很不对称的非常规战争。美国步兵师的装备全部数字化、资讯化,具备很强的制空能力。精准制导炸弹占80%-90%,而1991年海湾战争中只占7.6%,科索沃战争美国一共动用了50多颗民用和军事
作者:陈述彭(院士)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2684 加入日期:2006-5-29
--------------------------------------------------------------------------------
4变式教学中习题引
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引申”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重新认识.恰当合理的引申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笔者在教学视导中发现,有些教师对引申的“度”把握不准确,不能因材施教,单纯地为了引申而引申,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学习和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高投入、低产出”,事倍而功半.下面就引申要注意的几个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3989 加入日期:2006-5-18
--------------------------------------------------------------------------------
4“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文/罗增儒 在文〔1〕中,笔者认为:“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对错例的处理是解题教学的正常业务,并且,错例剖析具有正例示范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解题教学”.下面发生在特级教师身上的“以错纠错”现象,竟能在多家刊物延续十年之久,则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错例分析可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出示案例 我们先引述3处
作者:罗增儒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2877 加入日期:2006-5-14
--------------------------------------------------------------------------------
4“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若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应属于学习论的范畴.但教学过程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从教学角度进行研究更显重要.本文想从教学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教学特性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1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 随着
作者:郝 澎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6930 加入日期:2006-5-14
--------------------------------------------------------------------------------
4“特征资讯”的捕捉与解题的最优化
丁保荣在文〔1〕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捕捉题设(或结论)中的“特征资讯”,优化解题思路.罗增儒教授在他的许多文章中也有精辟的论述,尤其是在解题分析中,非常重视解题速度、解题的最优化问题.〔2〕〔3〕 文〔1〕的例1、例2的“特征资讯”,其实都可以联络到一个重要不等式: 定理 若a,b∈R,则(a+b)2≥4ab. 文〔1〕的例1尽管给出了三种解题思路,但是却有美中不足:尚未
作者:孙建斌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1461 加入日期:2006-5-14
--------------------------------------------------------------------------------
4“尚未成功”的突破
坦率说,在我个人的解题经历中,“尚未成功”乃至失败,实在是比激动人心的成功多得多.但是,“尚未成功”并非只给笔者留下消极的结果,而面对偶尔的顺利笔者也总是要继续寻找当中的“解题愚蠢”(见文〔1〕、〔2〕),我不知道这些说来见笑的个人体验是否对广大读者有点帮助,但我能肯定地说,这是我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解题财富中的主要资产,并且我的看法(包括本刊1998年开始的解题分析连载以及《数学解题学引论》一书)已
作者:罗增儒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1590 加入日期:2006-5-14
--------------------------------------------------------------------------------
4“排列、组合”单元的教学体会——优化和发展学生教学认知结构的再认识
1.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加强认知结构的层级性 智慧技能的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任务.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智慧技能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掌握与运用,它由简单到复杂构成一个阶梯式的层级关系:概念(需要以辨别为先决条件)→规则(需要以概念为先决条件)→高阶规则(需要以规则为先决条件).因此,对于中学数学的每个单元,学生应该按照加涅关于智慧技能由简单到复杂构成的这个层级关系去学习,以便按照这个层级关系
六年级的数学小论文,急求!明天早上就要交了!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演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数学小论文、咋写?
好的,这个分析我来做,可以帮
很简单的,先是摘要(就是介绍一下主题。很正式的话就要有关键词。)
下面是正文1、前言(或叫做研究背景)2、对研究物件的分析(就是最重要的地方) 3、参考文献 4、特别鸣谢:xxxx……
给你一个范本吧!
勾股定理的应用与证明
摘要 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那么这种特殊的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在生活中又有什么应用呢?人们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特性叫做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或毕氏定理(Pythagoras Theorem)。数学公式中常写作a2+b2=c2。本文将探究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它的多种证明方式,并进行讨论。
一、前言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还有变形公式:AB= ,如:一条直角边是a,另一条直角边是b,如果a的平方与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上面就是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树
毕达哥拉斯树由无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构成。形状好似一棵树,所以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树。
因为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所以两个相邻的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相邻的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
这么有趣的图案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来的一个可以无限重复的图形。
可见,勾股定理十分有趣。
二、应用及证明方式
1、最早勾股定理的应用
从很多泥板记载表明,巴比伦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这里只举一例。例如公元前1700年的一块泥板(编号为BM85196)上第九题,大意为“有一根长为5米的木梁(AB )竖直靠在墙上,上端(A)下滑一米至D。问下端(C)离墙根(B)多远?”他们解此题就是用了勾股定理,
解:如图
设AB=CD=l=5米,BC=a,AD=h=1米,则BD=l-h=5-1米=4米
∵a= = =3米,∴三角形BDC正是以3、4、5为边的直角三角形。
2、赵爽弦图及青朱出入图
赵爽弦图
在幅弦图中,以弦为边长得到的正方形是由4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为 ;中间小正方形边长为(b-a),则面积为(b-a)2。于是便可得如下的式子:
4× +(b-a)2=c2
化简后便可得:
3、欧几里德射影定理证法
如图,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高,通过证明三角形相似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 =AD?DC, (2) =AD?AC , (3) =CD?AC 。
由公式(2)+(3)得:
+ =AD?AC+CD?AC =(AD+CD)?AC= ,
+ =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结论。
这种格式就可。

感悟数学
曾听一位奥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 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总会让人产生错觉。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是很有趣的,每一个图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圆。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r²,因为半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例如,“一个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在命题上,这道题目先迷惑大家,让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天平。 其实,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并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²=9²∏+6²∏=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²=15²∏=225∏,所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 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
数学小论文咋写呢?
不管写什么论文,必须得有论点、论证、论据,你先对提出某个论点,进行论证就可以了啊!
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数学小论文 十万火急!论文明天要交!
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数学小论文 ,这个你可以去权威论文网上搜搜,或者看看其他的。
急!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其实和学习心得相似。学习心得主要说收获,数学小论文主要是把收获的过程剖析一番,然后说明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络。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的结构:
◎命题
◎例项探讨
◎感悟
◎发现新知
◎推荐
有一篇六年级学生的小论文,谨供参考!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演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瓷砖里的数学 小论文咋写
先了解瓷砖的基本知识,例如,原料、配魔高一尺、制坯与成型、烧成及成品检验,再从中找出你相对较为熟悉的工序,提炼出数学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将整个过程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好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