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山陵项链故事 中山陵的历史故事

火烧 2021-09-18 13:56:33 1068
中山陵的历史故事 1943年10月,为突显出中山陵的国家宗庙定位,反击日伪政权对中山陵的非法占有及操弄谒陵活动,由考试院长戴季陶在重庆北碚温泉主持召开礼制讨论会,制定了新的更具复古色彩的“国父陵”祭祀

中山陵的历史故事  

1943年10月,为突显出中山陵的国家宗庙定位,反击日伪政权对中山陵的非法占有及操弄谒陵活动,由考试院长戴季陶在重庆北碚温泉主持召开礼制讨论会,制定了新的更具复古色彩的“国父陵”祭祀与拜谒仪式:

一、典礼开始。

二、全体肃立。

三、主祭者就位。

四、陪祭者与祭者依次就位。

五、奏乐。

六、上香。

七、行三鞠躬礼。

八、行初献礼:主祭者献花,行一鞠躬礼。

九、行亚献礼:主祭者献茗,行一鞠躬礼。

十、行终献礼:祭者献爵,行二鞠躬礼。

十一、恭读祭告文。

十二、行三鞠躬礼。

十三、奏乐。

十四、礼成。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7日,国民党军队一抵达南京,立即奔赴中山陵祭告。

海陆空军将领159人、新六军前进指挥所52人,“瞻仰国父遗容,恭行三鞠躬礼,并绕棺一周”。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在中山陵前举行纪念孙中山建立广州革命政府25周年典礼。

中山陵项链故事 中山陵的历史故事

中山陵飘扬着国民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文武大员及各界人士5000多人在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带领下,完成了历史上登峰造极的一次谒陵仪式。

扩展资料: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

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遵照孙先生遗愿,灵枢暂厝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钟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春主体工程完工。

建成后吕彦直去世。

1929年4月23日,国民政府以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柩总指挥”。

5月26日,灵柩由北平南移;5月28日抵达南京。

停灵公祭至5月31日。

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

为迎孙先生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

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

中山陵祭堂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

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

“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墓道南端的三门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

石坊前广场南端立有孙中山立像,石坊后是长375米、宽40米的墓道。

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