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朕本淮南布衣 朕本布衣!当了皇帝先杀一批!再杀一批!看朱元璋如何集权
朕本布衣!当了皇帝先杀一批!再杀一批!看朱元璋如何集权 我们知道,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祭告上苍,即皇帝位,改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在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中,这位明太祖的出身最为

朕本布衣!当了皇帝先杀一批!再杀一批!看朱元璋如何集权
我们知道,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祭告上苍,即皇帝位,改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在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中,这位明太祖的出身最为寒微——即便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也是个地方上的亭长,而朱元璋则是彻彻底底的贫农。从毫末到帝王,他已经缔造了一个传奇。可王朝不能光靠传奇,还要权力、制度、执行、运营。摆在1368年朱元璋案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治国?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百废待兴,首重政治。朱元璋着手调整官制。明初,沿袭元制,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他看来,这种制度的弊病在于地方大吏事权集中,自然容易草菅人命,进而官逼民反。要想根治,必须分权。洪武九年(1376年),他废除行省长官制,全国改设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掌地方行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政、法、军权分割,主官互不统属,又均听命于皇帝,这样才能安心。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那么,这些官员从哪里来呢?明代沿袭唐宋科举制,并不断完善。官府设立官学,分为京城内的国子学,和地方上的府州县学两种。前者不久改称,变成了闻名后世的「 ”国子监”。学生又称「 ”监生”,结业后可获得官职。进入后者的学生则称「 ”生员”,要么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当官;要么经由「 ”岁贡”选拔,进入国子监。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始设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三个级别。通过各省乡试,则为举人,可入京会试;通过会试,则为贡士,可入宫参加殿试。这最后一关,是为了给贡士们排定名次: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赐进士及第。余者为三甲,获同进士出身——也基本告别了未来的高级官员序列。但无论名次如何,这些人都算是天子门生。其赏罚奖惩,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朱元璋的制度设计,充满了对权力的敏感。太阿之柄,岂容他人染指!所以既然地方要听命于中央,中央就得听命于皇帝。可元代旧制留下了个宰相分权柄,朝中文武又不乏元从勋贵,这明里暗里的潜在夺权者,自非明太祖所乐见。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以谋反之名杀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诏告天下,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而兵、刑、工、吏、户、礼六部,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六百余载的宰相制度,至此在名义上终结。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制度,是批判的武器,它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想要集权,不能靠请客吃饭,还得磨刀霍霍。朱元璋力图在人事上清楚一切潜在危险,穷治深究,株连高官。明初所封公爵如李善长、冯胜、傅友德、常茂等均获罪身死。至朱元璋晚年,又兴起蓝玉案,大批文武功臣又遭牵连,甚至株连被杀。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赢家只能有一个。而在他眼里,所有人都可能会想谋反。朱元璋像是个自以为在大雨中奔跑的人,挥舞着胳膊,遮挡着几乎不存在的雨点。他只有杀,杀北方的鞑虏,杀结党的大臣,杀曾经的战友,杀到半夜里冷汗涔涔。若篇文章收藏过1000,我们下期就讲讲胡、蓝两案的始末缘由”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比之大臣,他更相信自家人。他分封自己这些年用力生出来的儿子们为王。他们要么手握雄兵,驻守边塞,必要时出征御敌,如宁王权在大宁(内蒙古赤峰宁城县)、辽王植在广宁(今辽宁北镇)、秦王樉在西安、晋王桐在太原、代王桂在大同、燕王棣在北平。要么安插内地,监视地方,必要时移文中央,削除权臣,如周王橚在开封、潭王梓在长沙、楚王祯在武昌、齐王榑在青州、蜀王椿在成都。诸王「 ”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日常政务可便宜行事,除非「 ”军中事大者方以闻”。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除了藩王掌兵,朱元璋还想法设法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他创设卫所制度,即每112人为一百户,那么每1120人为一千户所;而每5600人即成一卫。其中军士皆为军户,一经签派,世代当兵,不可随意脱籍。军户的土地由国家分配,平时屯田操练,战时操戈出征。其管理者,是卫所的各级干部,如指挥、千户、百户等。一旦烽烟起,则兵部派出总兵官来统领卫所。为防止兵部坐大,朱元璋只让其掌管武将选授和军队调度。非战状态下,军队的日常管理由他设立的五军都督府管辖。这样一套操作下来,使军事最高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配图为御史房原创 这种权力欲望还渗透到了司法、经济、财税、户籍政策当中。它既使得明初经济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也留下了「 ”祖制不可改易”与「 ”世事难免从权”之间的,经久不衰的矛盾。时至今日,回望太祖朝的顶层设计,民间、学界褒贬不一。唯一能确定的是,他开创了一个大大有别于前朝的新格局,也正是这个格局,为日后的诸多变化,埋下了影响久远的种子。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