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20岁不漂亮,30岁不富有,40岁不健康,50岁不智慧,他的一生就虚度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20岁不漂亮,30岁不富有,40岁不健康,50岁不智慧,他的一生就虚度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20岁不漂亮,30岁不富有,40岁不健康,50岁不智慧,他的一生就虚度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都是按照一般人的标准来判断。。比如一般的标准都是要美貌,要健康,要财富,要智慧,要权利等等。。其实一个人的人生是否虚度只有这个人自己知道,知道自己此生要什么,然后认真去做,并且做好了,就是无愧于心。这就是幸福。。
如果20岁不漂亮,30岁不富有,40岁不健康,50岁不智慧,那他的一生就是虚度了,这是真的吗?
你好~!虚度此生的人很多,一般像碌碌无为的人才是最虚度此生的人~!不漂亮,只要心灵美就可以;不富有,只要够过生活,人开心就好;不健康,去医院疗养就好;不智慧,50岁都算是年龄很大的,都过了50年了,只要明白事理就好。贫穷,疾病,外貌其实都是身外之物,重要的在于自己的修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他人的议论都是微不足道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让心灵有残疾这句话怎么理解
根据教育部 卫生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地规定: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侦察学、学前教育、音乐学、录音艺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医学各专业。
但是请注意:这个是“指导意见”,并不是强制标准,所以,如果你坚持要读以上专业,而学校以此为理由不录取你,你可以向有部门反映。据我所知,曾有一位双耳聋的考生被浙大外语专业录取。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专业的确不太适合耳聋者就读,会对将来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一个人如果有孤独和酒,人生会如此美好。如何理解这句话?
对一件事或者说一份工作,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去尝试着做一做,有可能你的人生将会因这一次的尝试而获得改变,你自己也会因此而走上成功的道路。
有人说bigbang的歌词不健康,哪首歌歌词不健康?
是GD的歌,不是bigbang的

不健康就是疾病这句话对不对
亚健康
1 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
2 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 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的后果】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过劳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状态下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人们应当: 】
§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现今都市人不愿意吃猪肝,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摄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细胞缺乏抵抗力,常常容易患病。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 c、 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多种元素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
§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戒烟限酒: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
【亚健康的状态】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精神难以集中。
11、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动辄发火。
12、处于敏感紧张状态,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为自己的生命常规被扰乱而不高兴,总想恢复原状。对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问题,反复思考和检查,而自己又为这种反复而苦恼。
14、身上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但医生查不出问题,而仍不放心,总想着这件事。
15、很恼烦,但不一定知道为何烦恼;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对烦恼的注意,也就是说烦恼好像摆脱不了。
16、情绪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工作、学习、娱乐、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
17、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
18、怕与人交往,厌恶人多,在他人面前无自信心,感到紧张或不自在。
19、心情不好时就晕倒,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甚至突然说不出话、看不见东西、憋气、肌肉抽搐等。
20、觉得别人都不好,别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对。事过之后能有所察觉,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钻了牛角尖。
我们可以对照以上“信号”自我检查,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需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的“预备军”。另有三种人易“过劳死”:一是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道消费不知道保养的人;二是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健康状况应有的状态 】
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kg,超过者为不正常。
2.体温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摄氏度,超过1摄氏度者为不正常。
3.脉搏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否则为不正常。
4.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6.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kg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正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7.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ml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ml,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ml为不正常。
8.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或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常有痛经伴随。
9.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能生育: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10.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若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二十岁不漂亮,三十岁不富有作文立意是什么
可以设想,许多考生或者颇为关注高考作文的人士,乍一看到这个题,都会有些傻眼:这题怎么写?这“感受和思考”,从何写起?确实,和前两年一样,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具有很强的反猜题性,甚至还超过了前两年。对于考生来说,不仅似乎原来准备的素材全然派不上用场,而且此次不像前两年的命题作文,改为了材料作文;更要紧的是还真不知怎么下笔。 于是,阅读材料,审清题意,从材料中生发立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最要关注的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跟观(听)众见面打招呼的变化,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认知和对观(听)众态度的转变,也是歌手事业人生之境界的蝶变:过去,歌手是“高姿态”,而现在,歌手是“低姿态”了,于是她感激自己的观(听)众的到来,应该是懂得受众需要什么、欣赏什么,她的演唱也就会受到欢迎。这样想来,最方便的立意应该是放低自己,放弃自我中心,感激他人,尊重他人,为大众服务,让自己融入公众之中等等,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与事业的华丽转身。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则材料不仅表明了“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而且隐含着“歌手”与“观(听)众”的关系,即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那么,我们的立意应该着眼于任何人都需要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要了解自我、认清自我、知晓他人对自我的生存、发展、成功的重要性。 说至此,我们会觉得,这次作文题远不像前两年高考作文题的简洁平易,感觉要难写多了;再说可写的范围狭窄局促了些。 其实,我们围绕着“也许类似 的变化曾经发生你的身上或身边”想想,我们何妨将歌手的“舞台”引申比喻和泛化? 从文体的选择来说,似乎议论文要比记叙文好写一些。还需强调的是,命题中特别强调“你的身上或身边”和“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可见,不管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该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或真切思考,也就是说,应该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谓“作文就是做人”也当然要在高考作文中得到诠释。 此外,材料到底要不要写进自己的作文呢?应该说是可写可不写。如果是写议论文当然可以将所提供材料转化为自己文章的内容;如果是写记叙文,一般就不好将材料写进自己的文章了,当然扩写是个例外,只惜并不可取。 最后,我们纵观湖南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从早几年“家庭教育”“谈意气”为代表的说教气到前两年“踮起脚尖”“早”,直到今年新材料作文的亲和味,从当年“草色遥看近却无”材料的冗繁为人所诟病到今年的简短应被人看好,似乎也让人觉得实现了一个从“我来了”到“你们来了”的华丽转身。 补充: 希望被采纳...麻烦采纳,谢谢!
有人说人生就好比一杯白开水。这句话怎么理解?
人生不要追求卓越,因为人生很平淡是最真实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平淡占有。
白开水淡而无味,浅淡中的甜爽是白开水的韵味。本色的滋味虽然最长久,最无法舍弃。不过喝的白开水久了,也会觉得淡而无味,就得适当的加入合适自己的口味。
可以让白开水炮制出茶的清香,可加入绿茶的淡雅飘逸,红茶的深沉芳醇,碧螺春的风韵回味,乌龙茶的幽香缭绕,苦丁茶的苦后余香,让茶若有若无的魅力滋养着你的心,嘴,用舌慢慢的品味其醇香,不能像饮白开水一滑而入,要浅斟而含蓄,淡雅中渗透着悠远的情调。人的喜好各不相同,生活的态度各不相近,所以品茶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喜欢浓的豪放,有人喜好淡的雅致,只要仔细的把握自己的口味,生活就会由着自己的掌握融入幸福的轨道。
如果你要想自己的享受一番自然而随意的生活,那么你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茯茶(少数民族喜好的一种熬制奶茶的砖茶),慢慢的熬着,由着火候的大小,浓浓酽酽的茶味溢满房间时,加入牛奶压住其稍有的苦涩,嘬一口,奶香茶香缭绕于舌尖,温暖滑润,咽入喉咙,余香未尽,心胸豁然开阔,情思悠悠飘远,灵魂似在热气中回荡,又似在毡房中旋转,喝着奶茶,听唱着草原情歌,品味着轻松而自如的生活,不再有凡俗缠绕,不再有繁忙的压抑,深情的歌声倾诉着无尽的遐想,奶茶的余香缭绕着安逸的生活。
生活就是你端着的白开水,自己端着,晃一晃,可以激起无数个小小的泡沫,在一瞬间它又会恢复平静。依然是淡泊无味,有的人觉得太过于平淡,改喝咖啡。
香浓的咖啡不是任何人可以喝的习惯的,的确香浓提神,也很浪漫,但是天天喝咖啡,太过于浓烈会增加焦虑,心烦浮躁,更向往白开水的平淡,清爽。咖啡可以没有,但是白水你不可以缺少,健康的体魄需要它的维护。犹如生活中爱美爱浪漫的你,华丽的衣裳更换不迭,奢侈的酒宴应酬不暇,到末了,你还是你,平淡生活中的你更具本色。不过,偶尔的来点咖啡换换口味也是生活的点缀。可以根据心灵的感受来改换白开水,只是点到为止,不可贪得无厌。
也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食盐,清晨饮一杯,有消炎利喉的作用,如果你不经意或是刻意添加太多,那么这杯水随着盐的溶化,从最初咸淡的口感,逐渐的变涩,变涩,直到最后的涩苦而难以下咽。生活亦如此,原本平淡的生活,慢慢的过久了,不觉嫌其乏味,沉闷,自己稍稍的找到一点快乐的源泉,给生活添加一份色彩,让生活有滋有味,何尝不可,只要色彩不要过于艳丽,不要过于造次,不要失去原本的淡然。要是过犹不及,反而违背了初衷,恰倒好处是最好不过。
一杯白开水,如果什么也不添加,放置的太久,也会变的浑浊,变味,上面漂浮一层尘土,无法饮用,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义,舍弃掉却很可惜。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谁也不去营造有情调的氛围,不争取快乐的源泉,不找到幸福的激情,每天的日子犹如不动的白开水,寡然无味,久了,还会生出霉味,浑浊,变味了就无法再还原以往的滋味,添加入什么样的作料,还是有种发霉的味道,这样的生活不但腻味,没有祈望,久而久之,无力改变之余,只能弃之。
所以我们得活出个味儿来,不要让生活尘封在滋生霉味的角落。要生活象吹奏萨克斯一样悠然而深沉的渗入心底。不要强求,只求清澈而甘爽。
如果在白开水中稍微的加入一点蜜糖,甜而不腻,爽口从容,让你陶醉满足,就要保持着让它成为永恒。再多加一勺,会甜的难受,不过仍可接受,如果还不满足,无休止的加糖,认为是加的糖越多越甜,那就真的难以下咽,甜的腻味恶心。
犹如生活中夫妻间的不和谐,爱一个人,可以爱的死去活来,可以爱的天荒地老,但是爱也的有空间,不可以把爱强求,事事汇报,事事过问,盘根问底,控制金钱,控制自由,不给对方一点余地,不留有一些隐私的权利,你觉得是爱吗?但是对方觉得是心累,是疲惫和反感,最终就是腻味和放弃。
生活是需要理解和宽容,生活也需要适当的附和对方的口感和共同的和谐,实际心静如白水般的生活也是一种境界。
生活是一杯白开水,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剂出另一种口味。可以加盐,加糖,加醋,加茶……但是不论在添加什么样的调味剂的时候,都要掌握一个度,适度的调理自己的生活是很必要的。
要调理的适而可止,那么就会让自己活得潇洒,活的充实,活的精彩,活的有味。否则就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