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
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争和探索: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感受(启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只有gcdzg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P5
主观原因:
1. 清政府政治腐败。
2. 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3.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4. 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利。
客观原因: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向西方学习,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请举出近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
P5
1.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2.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3.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4、1937年12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5、 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 P15
1. 力主收复新疆。
2. 1876年,率领清军分路进入新疆,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
3. 协助曾纪泽收复伊犁。
4. 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 P15
1.
战略方针正确,清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符合当时形势特点,清军深入不毛之地,缺乏后援,供给困难等客观不利因素,决定清军只能步步为营,稳战必胜。
2. 收复新疆是正义之举,因而得到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3. 清军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4. 广大清军爱国士卒英勇抗战。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P27
1. 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异同 P35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异: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
两者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习什么的问题上,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维新派根本在于改变政治制度。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1839年,林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0多万斤
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956年10月——1960年10月
(3)主凶 英、法
(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
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2〉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3〉威海卫战役:威海卫 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见课本第16页导人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
D划定使馆界。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
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
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
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
一、近代史概述: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
2.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站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5.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剥削制度,综合国力衰弱。
二、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鸦片的危害? P2
2.虎门硝烟的时间、地点、意义。
3.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鸦片战争的时间、侵略者、结果。
5.《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6.启示(教训)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原因:进一步打开国外市场。
2.列强的罪行: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俄国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背书中P8的表中内容)。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战役名称:慈溪战役,认识:农民阶级不能挽救中国的命运。
四、收复新疆
1. 新疆危机 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入侵伊犁地区
2.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新疆的意义。
收复新疆的两个时间:1876年,1878年 对左宗棠的评价:民族英雄。
3.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
(四)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8年。
目的: P16
2.主要战役及结果
黄海海战—日本取得黄海的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①黄海海战的民族英雄是谁?②学习他什么精神?
① 邓世昌 ②反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的精神。
4.《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双方代表、内容、影响 P17
5.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
中国:封建制度落后,统治阶级腐败,避战求和政策。
第一单元归纳:
1.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那几次侵略战争?
2. 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斗争?
4. 针对侵略与反抗你有什么启示?
5. 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
答:①社会制度落后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③中国国力贫弱④装备落后⑤当时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⑥资本主义列强在军事上占有优势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5、主张:师夷长技
6、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
8、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9、失败的根本原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根本变革封建制度
10、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书P30
第七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马关条约》签定,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
序幕:公车上书(影响 书P32)
主张:变法图强
时间:1898年6月—9月
内容:书P33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第二单元归纳:
1、 近代化探索包括那些事件?(本单元每课课题)
2、 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是什么?(洋务运动)
3、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指什么?(戊戌变法)
4、 每次探索各是哪个阶级进行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探索分别是在哪个领域进行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学习内容分别是什么?(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它们的各自主张是什么?(师夷长技;变法自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主张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师夷长技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变法自强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三民主义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 民主科学 思想文化
5、 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呈现出什么特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6、 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 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地主阶级:为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农民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实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