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乌尔班二世 乌尔班二世( Pope Urban II) 演讲:“这是上帝的旨意!”
乌尔班二世( Pope Urban II) 演讲:“这是上帝的旨意!”
乌尔班二世( Pope UrbanII) “这是上帝的旨意!”
1095年9月,教皇乌尔班二世以上帝代理人的身份在法国南部的克莱芒(Clermont)郊外召开了一次宗教会议,有六七百名主教和修院院长参加。他煽动宗教狂热情绪,号召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乌尔班二世的克莱芒演说辞:
「正为大家所知,一个来自波斯的民族,塞尔柱土耳其人已经入侵我们东方兄弟的国家,他们一路攻到地中海,直到布拉·圣乔治,在罗马尼亚,突厥人七次攻打基督教徒,七次获胜,又侵占了我们的圣地——耶路撒冷,他们在大肆蹂躏上帝的国度,毁坏基督教堂,掳杀虔诚的上帝子民,污辱贞洁的妇女,贪婪地饮着受洗儿童的鲜血。
如果让那些魔鬼的奴隶统治主所信任的子民,那将是件多么令人羞耻的事。
如果你们仍然无动于衷,上帝的信徒就会在这次入侵中牺牲更多,所以我要勉励你们,也恳求你们——不是我,是主亲自勉励你们,基督的使者们,督促一切有封爵等级之人,乃至所有骑士、士兵、富人与穷人,都必须迅速予以东方基督教徒援助。
把凶恶的民族赶出我们的领土,我告诉在座的各位,也通知不在场的人:这是主的旨意。
让我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一场为主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东征吧!让一切争辨和倾轧休止,登上赴圣地的征途吧!从那个邪恶的种族手中夺回圣地吧!”
那个地方(耶路撒冷),如同《圣经》所言,是上帝赐与以色列后嗣的,遍地流着奶和蜜,黄金宝石随手可拾。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丰富超过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个充满欢娱快乐的天堂。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贫困、饥饿和忧愁,连续七年的荒年,到处都是凄惨的景象,老人几乎死光了,木匠们不停地钉着棺材,母亲们悲痛欲绝地抱着孩子的尸体。东方是那么的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身可拾,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坐以待毙呢?”
一个遭人蔑视,受撒旦支配的堕落民族,若是战胜了一心崇拜上帝,以身为基督教徒而自豪的民族,会是多大的耻辱啊!如果你们找不到配得上基督教徒这个身份的士兵,主该怎样责备你们啊!
让那些从前十分凶狠地因私事和别人争夺的人,现在为了上帝去同异教徒战斗吧! ——这是一场值得参加,终将胜利的战斗。
不要因为爱家庭而拒绝前往,因为你们应爱上帝胜于爱家庭;不要因为恋故乡而拒绝前往,因为全世界都是基督徒的故土;不要因为有财产而拒绝前往,因为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你们。”
让那些过去做强盗的人,现在去为基督而战,成为基督的骑士吧!
让那些过去与自己的亲朋兄弟争战不休的人,现在理直气壮地同那些亵渎圣地的野蛮人战斗吧!
让那些为了微薄薪水而拼命劳动的人,在东方的征途中去取得永恒的报酬吧!
身心交瘁的人,将会为双倍的荣誉而劳动,他们在这里悲惨穷困,在那里将富裕快乐。
现在他们是主的敌人,在那里将成为主的朋友!”
毫不迟疑地到东方去吧!凡是要去的人都不要再等待,赶紧回去料理好事务,筹备足经费,置办好行装,于冬末春初之际,奋勇地踏上向东的征途!”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凡参加东征的人,他们死后的灵魂将直接升入天堂,不必在炼狱中经受煎熬;无力偿还债务的农民和城市的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的可免纳赋税。
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不论在陆地或海上,或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他们的罪愆将在那一瞬间获得赦免,并得到天国永不朽灭的荣耀。”
向着东方出发吧!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为荣耀我主,去吧!」
附录:维基百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1096年至1099年间,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旨在收复由回教徒所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的一项军事行动。
第一次十字军空前需要现款,这导致了经济社会一度混乱。许多主教、贵族,甚至农民拿出了窖藏多年甚至百年的货币,法兰克帝国瓦解和早期封建割据的局面可见一斑。不少贵族、自由人为踏上征途而使出千方百计获取装备、物资和现款,包括出售不动产、掠夺犹太人等等。
圣地耶路撒冷虽早在7世纪初就已沦陷于阿拉伯人手上,但阿拉伯统治者都允许欧洲基督教徒来此朝圣,四百年间原本相安无事,真正起因为11世纪初到1095年期间,耶路撒冷先后被埃及法蒂玛王朝和塞尔柱突厥人占领,迫害当地基督徒并禁止朝圣,诸多迫害消息已不断地被返回欧洲的朝圣者所传播。1095年隐士彼得朝圣返欧后,带回了耶路撒冷主教向西欧教廷求救的呼声,彼得到处奔走呼号,而掀起收复圣地的热潮。
第一次十字军的正式组成是由两次宗教会议与两位宗教重要人物的号召行动所促成,会议为在意大利帕辰察与同年冬在法国克莱蒙特(Clement)所召开的基督教会议,人物为主持会议的教皇乌尔巴诺二世(UrbanusII)与四处宣传打动人心的隐士彼得(Pierre l'Ermite)。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在1095年11月在意大利帕辰察召开宗教会议,正好东正教的拜占庭皇帝派来特使在会议上痛陈土耳其西侵的压迫,于是教皇在会议上疾呼西欧应收复圣地并解救同为基督教兄弟的危难,但对抗强大的回教势力必须有更多的团结势力,于是教皇在同年11月冬天在法国克莱蒙特召开更大的基督教会议发表演说以号召更多响应者,此次参与会议多达数万人并且包含了各地大主教与封建贵族骑士与平民,造成贵族与平民间热烈响应,并且确立以十字记号为军队徽帜,制订大量徽章大量发放,十字军的名称由此而来。
尽管十字军东征源于许多11世纪的厚重的历史背景,但其真正的导火索是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发至西方的请求。当时,塞尔柱人势力已扩张至距君士坦丁堡咫尺之遥的伊兹尼克。1095年3月,正在皮亚琴察参加宗教会议的教皇乌尔巴诺二世,收到阿历克塞一世皇帝使节的求援信。乌尔巴诺善意地回应了使节的请求,愿意在东方教会困难的时候予以帮助。也许乌尔巴诺认为东西教会大分裂四十年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需要修复,同时可以趁此时机团结天主教会并加强教会的权力。同年6月,乌尔巴诺二世回到他的家乡法兰西对此次远征进行号召,并在进行了多次演说布道的基础上,于11月在克莱蒙特举行了宗教大会。参加此次集会的有众多法兰西贵族和神职人员。在会上,乌尔班二世发出呼吁,号召法国天主教信徒以武力维护信仰成立护卫教徒的军队,并允诺把收复的失地作为奖赏分发给参战人员。他说:
“让那些习惯与同宗兄弟发动无所谓的私战的人,去从事值得进行的反对异教徒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吧;让那些到目前为止一直做强盗的人,成为基督的战士吧;让那些以前与自己的兄弟和亲戚争斗的人,现在进行反对蛮族的正义之战吧;让那些最近接受微薄工资而被雇佣的人,去获得永恒的报酬吧;让那些身心交瘁的人,去劳动获得双重报酬吧。我还能说什么呢?这边的不幸到那边会变成欢乐,这边的穷困到那边会变成富裕,这边主的敌人到那边就会成为主的朋友。”
对于此次集会,由参加人员以及后来参与十字军的作者记录成五个不同的版本,后来还有些其他版本(如史学家马姆斯伯里的威廉)。由于这些作品都出自十字军胜利地占领耶路撒冷之后的一段时期,很难考证它们的客观性。但我们可以从这些记录中得知,乌尔巴诺二世慷慨陈词,生动描绘了朝圣者和正教徒在东方遭受异教徒的迫害的情景,还谈到了欧洲社会的暴力和继续进行“上帝和平运动”的必要性、援助东方基督徒、武装保护基督朝圣者、为解救东方而战死者可以死后升天等话题。多数叙述版本都提到乌尔巴诺将收复耶路撒冷作为东征的目标,但关于在其他说教布道中他是否始终坚持以耶路撒冷作为目标则不详。
结合此前欧洲社会对圣地情形的宣传,这次会议为久已蓄积的社会力量发泄提供了合适的出口和正当的借口,把各种纷杂的社会力量导向了相同的道路。所以我们看到,十字军的发动动员的不只是那些虔诚地护教者,还有许多不如意的人,包括骑士、封建贵族、朝圣者,以及许多逃跑的农奴、有野心的商人、冒险者和罪犯。虽然这些人都戴着代表宗教的十字标志,但他们的非宗教动机预示着十字军的进程必然发生偏转。十字军东征的侵略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主条目:平民十字军
克莱蒙特会议虽然造成法国封建贵族与平民热烈回响,但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利用教廷权力解放了贵族庄园的农奴甚至罪犯,并且可免除封建隶属关系与罪行,使的欲响应的贵族骑士们暂缓发军,而且任何理由已无法阻止这群宗教狂热份子,于是由法国亚眠修道院的“亚眠的隐士彼得”(Peterthe Hermit of Amiens)与贫穷骑士沃尔特·桑萨瓦尔(Walterthe Penniless)所率领出发,此支十字军由三万多名贫农、流民、罪犯与随军妇孺组成乌尔班二世简介,称为“平民十字军”[注1]。原本预定大军集合出发的时间是圣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这一支队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三万多人之中仅有八位骑士与八批战马,武器装备破烂且无向导指引。这群“军队”似乎不是前去作战,去同基督教的敌人搏斗,而更像是举家移民。“他们以牛羊当作马用,沿途拖着双轮小车,车上堆着破碎的行李和孩子们,每经过一个堡垒或城镇,孩子们伸手问到,‘这是耶路撒冷吗?’”。法国的平民十字军途经日耳曼时,又有另外两位修士号召五千多人由日耳曼人农夫们组成的日尔曼平民十字军,但军纪与武器装备同样低落,毫无地理知识,出征不久就经常迷途,饿死无数,并已有好几千人病死于途中,中途又遭到匈牙利蛮族攻击死伤惨重。此两支队伍没有纪律,他们掠劫了莱茵河畔,从多瑙河向东的路途,更是到处杀戮与抢夺。所经之地不仅强迫当地民众归依信教,并以犹太人出卖耶稣致死为由在日耳曼境内大肆杀害犹太人、斯拉夫人,并因无后勤支援而对当地抢劫等暴行,虽然到达君士坦丁堡仍在拜占庭境内洗劫贝尔格莱德和尼什郊区洗劫。
于是拜占庭阿历克塞一世派船只送走这群失控的狂热分子运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而虽然隐士彼得试图管束他的部队,但他们不听劝告等候援军支援,但还是立刻对土耳其人发动攻击并开始分裂。于是彼得便返回了君士坦丁堡请求支援,或是为了保护他自己。而沃尔特则在之后死于1096年10月21日塞尔柱国王基利杰阿尔斯兰一世的部队对他们的攻击之中,据说死于射穿他的七支箭下。于是被土耳其人击溃,沃尔特战死,彼得则在大军停留君士坦丁堡时候已折返欧洲。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欧洲
1097年初,另一队由欧洲法兰克、日耳曼贵族骑士组织为主力,此时第一次十字军才算正式成军。这支十字军由相当复杂的势力组成,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法国国王菲力普一世、英国国王威廉二世都以国内不安定为由拒绝号召,但三位君主都被教皇绝罚。因此组成十字军的力量没有任何西欧君主,全部由封建领主公爵率领乌尔班二世简介,会集军队浩浩荡荡多达五十多万,在西元1097年陆续齐集君士坦丁堡。
但是当时封建贵族毫无文化又野蛮,军纪荡然无存,沿途劫掠,进入小亚细亚苦战数个月,占领了叙利亚首都安条克城市,然而土耳其随即增援二十万大军并进行包围,城内存粮已尽且拜占庭援军因误听十字军已败讯息而折返,但之后发生圣矛事件激起十字军的宗教狂热,经过了两年的苦撑被围困的安条克得以解围。
十字军休养整备半年后,于1099年南下进攻耶路撒冷,法蒂玛王朝伊斯兰守军虽然重创十字军攻势,但六月中旬几艘热内亚补给船带来补给而改变情势,十字军之中又传出显圣消息而士气如虹,最终攻克圣城耶路撒冷,大肆劫掠七天,军民不分包含妇孺皆被杀戮达7万多人,在血泊中收复了沦陷四个多世纪的圣地耶路撒冷。这次战事中十字军屠杀了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二城。
统帅戈弗雷以圣墓守护者之名摄政,实际上拥有国王权力,并击退埃及法蒂玛王朝的反攻,稳定耶路撒冷政权。十字军随即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并分封各领地给予有战功的将领,其后三个封建统治区为伊德萨伯国、安条克公国与的黎波里伯国。征服圣地后扩大战果取得地中海地区的港口雅法、泰尔、亚克、贝鲁特,则割让给威尼斯、比萨、热内亚作为代价,偿付这些意大利城邦的运输补给与支援援助。1100年,戈弗雷以三十八岁去世,其弟包尔文继位,圣地因为需要防卫能力于是组成三种基督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

1143年耶路撒冷国王传位第四代仅十二岁的鲍德温三世,此时封建主互斗与内乱不已,给予回教徒反攻机会。公元1144年,塞尔柱回教徒攻下伊德萨伯国,逼近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国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康拉德三世求援。
1147年法德发动以保卫圣地为号召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相关的维基共享资源: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或称为“先驱十字军”、“农民十字军”(Peasants'Crusade)或“贫民十字军”(Paupers' Crusade)。
^詹姆斯·W·汤普逊(著); 耿淡如(译).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ISBN9787100023078.^王北固. 《圣战, 十字军》.华胥出版社.ISBN9789868132108(正体中文).^(英文)ThomasAsbridge.TheFirst Crusade: A New History. Oxford.2004.ISBN0-19-517823-8.^(英文)Fulcher of Chartres, M.E.Mcginty.Chronicle of the First Crusade.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Press.1941.^(英文)JonathanRiley-Smith.TheCrusades: A History (2nd ed.).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5.ISBN0826472702.^赵立行等.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ISBN7-309-04646-3/K·161.^前十字军的“东征”.金诺人文.^Edgington, Susan B.; Albert of Aachen(2007).HistoriaIerosolimita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41.ISBN0199204861. 'There died Walter Sansavoir, pierced by sevenarrows through his hauberk and breast'.^JonathanRiley-Smith,The Crusades: A History, 2nd ed. (YaleUniversity Press, 2005), pg. 27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