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论据怎么找 找关于“奉献”的论点(多来点)
找关于“奉献”的论点(多来点)
1、献身于祖国事业的邓稼先
早在1958年8月,邓稼先就奉命着手“两弹一星”的研究,从此便做着连亲人都不知道的隐姓埋名的“神秘”工作。
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披露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
曾经不少人问邓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
1986年6月,杨振宁在探视病中的老友时亦提及此事。
邓稼先夫妇最终如实相告:“10元。
准确地说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说什么也不相信,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强调说:“这是真的,不开玩笑!”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留下遗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说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岁。
2、毅然回国的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想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落空了,钱学森因为是中国人而遭到了迫害。
直到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
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努力,1960年10月,我国第一枚国产导弹终于制造成功。
4、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
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
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5、下乡的袁隆平
1953年夏,4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袁隆平和其他同学一样,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选择。
7月下旬,学校在礼堂举行分配动员大会,向毕业生发出号召:服从统一分配,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和每一个毕业生一样,面临着一场考验,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希望自己能留在重庆搞科研工作。
但是,祖国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推广农业技术,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奔赴教学岗位。
他想:自己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
自己亲眼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国家在有许许多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不少的钱来修建校舍、培养大学生。
4年大学生活中,老师们花费了多少心血传授知识,培养自己。
想到这些,袁隆平矛盾的心情、痛苦的思想豁然开朗。
思想通了,袁隆平向学校递交了服从统一分配的决心书。
在学校的统一分配下,袁隆平拿着分配通知,来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了,接着就被派遣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