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钤的花为什么会关住虫子
夏秋季节,在山野路边常可见到一丛丛缠绕的草本植物——马兜铃,它成熟的果实象挂在马颈下的响铃,因而得名。它开花的时候,能吸引虫子钻进花里去,然后禁闭起来,直到虫子“答应”把它的花粉带给另一朵花时,才让出一条通路给虫子钻出。不信,你可以剥开当天开放的花朵,常常可以发现里面有小蝇飞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它们在互相帮助呢!花儿给虫食物,虫子给花传粉。
![]() |
马兜铃的花象铜管乐队里的大喇叭,呈弯曲的漏斗形,漏斗中长满了向下的毛,漏斗下部膨大成一空腔,空腔底部有一个突起物,突起物的顶部就是接受花粉的柱头,突起物的四周,贴生着六个雄蕊。
花在清晨5时左右开放,同时散发出一种腐臭气体,那些习惯于在腐败物上觅食的小蝇(如潜叶蝇)就被吸引而来,在喇叭口上转来转去,不久便相继向气味最浓的漏斗底部钻进去。由于漏斗中倒向的毛挡住了出口,许进不许出,小蝇在里面吃饱后想出去松松翅膀,东钻西爬地始终找不到出口,只能在里面过夜。第二天清晨3时半左右花药开裂,散出花粉,小蝇在继续乱钻的过程中,多毛的身上便沾了许多花粉,这时漏斗管内的毛开始变软、萎缩而贴在漏斗四周,长度只有原来的几分之一,于是漏斗管又成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小蝇得以顺利地背着花粉爬出,展翅飞去。这时,已是第二天早晨7时左右了,当小蝇闻到那股熟悉的臭味时,不多一会便又钻入另一朵花里,将花粉抖落在这朵花底部突出物的柱头上。
![]() |
马兜铃的花是雌蕊先熟,从清晨开花到半夜是柱头受粉的时间,半夜以后它就逐渐萎缩丧失接受花粉的能力,雄蕊的成熟是在此之后,即天亮前才散出花粉。由此可见,同—朵花尽管有雌雄两部分,却是不可能自花受粉的,必须要有昆虫的帮助。通常的传粉昆虫蜂和蝶都厌恶臭气,它们不愿拜访这种花朵,加上马兜铃花的漏斗部分又这般细长,使蜂蝶类无法用长吻吸到蜜汁也无法钻进去。如此看来,马兜铃花的臭气、这般狭小的通道是专为潜叶蝇这类小蝇而设的啦!小蝇乐于进入这个“定时禁闭室”式的花中去挨禁闭,帮助马兜铃完成了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环——异花传粉。要不然,今天世界上的马兜铃就不会有后代了。
花和虫配合得如此紧密这是偶然的巧合吗?不,生物进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演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得以保留下来的每个细微的结构都有它的必然性的。这方面最精彩的例子是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发现,达尔文在马达加斯加岛发现一种兰花,名叫“长距武夷兰”,它的色的小花下面有一个长度惊人的鞭状的蜜腺距,距长达11.5英寸(约29厘米)。距是藏蜜的地方,达尔文拫据生物进化的规律预言,当地必然存在着一种长吻蛾子,它的吻长应和花的距长相当。当时,达尔文被一些专门研究虫子的昆虫学家嘲笑,认为达尔文是在胡乱猜测,有谁见过这么长吻的蛾子呢?可是不久,事实证明他的预言的正确性,有人寄给达尔文两只南巴西产的蛾子标本,它的吻盘起来有20圈之多,如果把它拉长,正好和这种兰花的距长相当。这个例子说明,花和虫的巧妙配合是历史上长期进化的产物。在一亿多年中,昆虫和花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昆虫和被子植物在这个时期产生,而在进化过程中,对昆虫和花互相有利的那些变异,在自然选择中得到保留并加强,以致今天已经到了谁也离不开谁、几乎是“共生”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