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北有高楼主角是谁 《西北有高楼》(未知)诗篇全文翻译

火烧 2023-02-16 14:20:37 1058
《西北有高楼》 未知 诗篇全文翻译 西北有高楼 未知 系列: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1,阿阁三重阶2。     上有絃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

《西北有高楼》(未知)诗篇全文翻译  

西北有高楼主角是谁 《西北有高楼》(未知)诗篇全文翻译

西北有高楼 未知 系列: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1,阿阁三重阶2。     上有絃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3。     清商随风发4,中曲正徘徊5。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6。     不惜歌者苦7,但伤知音稀8。     愿为双鸿鹄9,奋翅起高飞十。 注释    1疏:镂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句是说刻镂交错成雕花格子的窗。     2阿(e)阁:四面有曲簷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     3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     4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     5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6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7惜:痛。     8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9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此二句以双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谓愿与歌者同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十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簷,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絃歌之声,正是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鉴赏    慨叹著「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絃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簷,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絃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著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那哀哀絃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著,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    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能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吴淇《选诗定论》)。当高楼絃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不可能无痛苦,但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广大,而且是那样难以言传。当她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当然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没有找到「知音」。这人世间的「知音」,原本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如此说来,这高楼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也是枉然——这大约正是使她最为伤心感怀、再三叹自的原故罢。但是,诗人却从那寂寂静夜的凄切琴声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伤情。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觅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意谓: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长云!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它从诗之结句传出,直身着「上与浮云齐」的高楼绮窗飘送而去:伤心的佳人呵,你可听到了这旷世「知音」的深情呼唤?正如「西北有高楼」的景象,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人们自然明白:就是这「絃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细心的读者一眼即可猜透:那佳人实在正是诗人自己——他无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不过,悲愤的诗人在「抚衷徘徊」之中会生此奇思:不仅把自身托化为高楼的「歌者」,而且又从自身化出另一位「听者」,作为高楼佳人的「知音」而?[欷感怀、聊相慰藉——透过诗面上的终于得遇「知音」、奋翅「高飞」,人们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吴淇称《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甚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