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罗伯斯庇尔其人 罗伯斯庇尔主要事迹

火烧 2021-10-15 13:10:19 1073
罗伯斯庇尔主要事迹 罗伯斯庇尔,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1788年,法国面临经济政治危机,要求召开三级会议的呼声不断。罗伯斯庇尔发表了《致阿图瓦人民书—

罗伯斯庇尔主要事迹  

罗伯斯庇尔,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1788年,法国面临经济政治危机,要求召开三级会议的呼声不断。

罗伯斯庇尔发表了《致阿图瓦人民书——论改革阿图瓦三级会议的必要性》(按当时的区划阿拉斯属于阿图瓦郡),叙述中世纪以来当地三级会议历史,强烈抨击阿图瓦贵族强占了理应属于人民的权力,剥削压迫普通民众,呼吁进行制度改革。

文章中提及路易十六仍使用了尊敬的语言。

王室宣布召开三级会议后,他积极投入了竞选工作,成功当选为第三等级代表,1789年5月离开阿拉斯。

在凡尔赛期间,他曾发言提议教会人士与第三等级联合,而在一位主教以救助饥荒为由劝说第三等级与一二等级合作时,他发言抨击教会生活奢侈。

尽管他的演说不像米拉波等代表那样富于个人魅力,但他迅速提高演讲水平,在三级会议及制宪会议期间共发言276次,在代表中排第20位。

他在演讲中支持男性公民普选权、反对国王否决权、支持赋予犹太人民权、呼吁废除奴隶制和死刑,反对新闻审查,但并未发言反对禁止工人组织工会并举行罢工的法案。

他的提议很少被采纳,但迅速为他在全国赢得了极高声望,使他获得了“不可腐蚀者”(incorruptible)的称号。

1791年9月3日,制宪会议通过宪法,30日会议解散。

由于罗伯斯庇尔的提议,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原制宪会议成员不能参加新成立的立法会议选举。

他在制宪会议结束后返回故乡阿拉斯,直到11月才回到巴黎。

在此期间,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法国。

立法议会中吉伦特派的领袖之一布里索呼吁惩罚逃亡贵族并直接向列强发起主动进攻。

国王和王后希望依靠外国势力恢复昔日的王权,也同样积极支持法国表现出强硬态度。

  

罗伯斯比尔返回巴黎后起先也拥护吉伦特派的好战立场,但随后改变了看法,从12月初起与布里索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激烈辩论。

除在雅各宾俱乐部发表演讲外,他还创办了《宪法保卫者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声明自己并非反对一切战争,但指出法国并未做好战争准备,人民手中缺乏武器,而军队掌握在贵族手中,而宫廷阴谋推翻革命,真正的敌人其实在法国内部。

他驳斥了布里索等人向欧洲输出革命的说法,指出外国民众不会热情地欢迎侵略者。

他强调战争会大大限制自由民主,而很容易引向军事独裁。

  

尽管罗伯斯比尔继续得到雅各宾俱乐部的支持,但当时的巴黎并不欢迎他的反战言论,他的声望一度降低,而法国最终在1792年4月20日向奥地利宣战。

战争爆发初期,法国部队接连失利,而王室也和吉伦特派发生激烈冲突。

罗伯斯庇尔起初仍然主张维持君主立宪制,反对通过起义实现共和,希望通过立法会议争取民主,但在7月开始逐渐向准备起义的科德利埃俱乐部靠拢,8月8日终于再次提出废黜国王。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入王宫并推翻了王政。

罗伯斯比尔并未直接参与起义,随后也拒绝了审判阴谋者的法庭庭长职务。

但以巴黎公社代表的名义对立法会议施加影响。

9月2日,凡尔登被包围的消息传道巴黎后,巴黎民众担心监狱中的保王党和拒绝宣誓的教士进行报复,闯入监狱私刑处死了一千多名犯人,史称九月大屠杀。

罗伯斯庇尔似乎并未煽动或设法阻止屠杀,但在此期间,他曾指控布里索阴谋与王室勾结。

布里索在丹东和佩蒂翁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同年9月21日,法国成立新的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共和国。

罗伯斯庇尔作为巴黎代表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进入国民公会。

12月,审讯国王,他发言11次,强烈要求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1794年7月初,他开始停止参与公安委员会的工作。

7月26日,他去国民公会发表了四小时的演讲,暗示将清算国民公会和公安委员会中的阴谋家和骗子。

7月27日(热月9日),圣鞠斯特准备在国民公会发表演讲,虽然批评国民公会,但并未提出逮捕要求,具有妥协精神。

但他的发言刚刚开始便被粗暴打断,国民公会随即通过逮捕罗伯斯庇尔及其支持者的法令,但罗伯斯庇尔等人随即被公社解救。

革命公社调集武装,但迟迟未接到明确指令,在夜深后开始解散。

当晚,国民公会宣布剥夺他的公民权,公会卫队前往逮捕他,他的下颚被子弹击中,次日下午和圣鞠斯特、库东等追随者一起被送上断头台。

是为热月政变。

罗伯斯庇尔其人 罗伯斯庇尔主要事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