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 于右任与妻子的凄美爱情传奇!他晚年的这一遗愿为何落了空?
于右任与妻子的凄美爱情传奇!他晚年的这一遗愿为何落了空?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名为《望故乡》的诗歌出自书法家于右任之手
于右任与妻子的凄美爱情传奇!他晚年的这一遗愿为何落了空?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名为《望故乡》的诗歌出自书法家于右任之手,这首诗最初本不是诗,而只是于右任先生的临终遗言。 能让耄耋老人如此牵肠挂肚的故乡,定不止是「 ”落叶归根”这般简单。实际上,于右任极其思念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他最爱的妻子高仲琳一直留在大陆。 高仲琳是陕西三原人,生于1881年,较于右任小两岁。1898年,戊戌变法这年,高仲琳便与于右任结为了夫妻,这年,她17,他19。 婚后,两人共同生养了多个子女,感情一直相当融洽。性格开朗的高仲琳深爱丈夫,在丈夫前往上海等地后,她一直在老家三原替丈夫照顾老小。这期间两人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但此间的他们一直通过书信互诉衷肠。 高仲琳是个聪慧且有魄力的女子,战争期间,她甚至还曾为掩护丈夫周旋于已接受直系改编的部属将领之间,为丈夫出过大力。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高仲琳尽可能地为于右任做到了她能做的一切。于右任在前方打拼的日子里,她一直为他稳定后方,她不仅未曾让她为家里忧心过任何,甚至还亲手为他缝制青鞋、白袜、衫褂、衣裤。 于右任在前方辛苦,她的妻子在后方的艰难他也时时看在眼里,他总对妻子说: 「 ”快了,很快,等战打完了,我们一家子便不用总分开了。” 然而,让于右任和高仲琳怎么也没想到的是:1949年战争结束的时候,便是夫妻此生永诀之时。 1949年4月,于右任被裹挟到了台湾,而此时妻子高仲琳则留在了大陆。据说,这之后不久于右任曾为接妻女折返到重庆,但妻子却已因等不到丈夫而从约定地点重庆折去了成都,两夫妻就此错过。 这一年,于右任年已71岁,而妻子也已69岁。这样的年纪,本该是这对少年便结成姻缘的夫妻携手作伴的日子,可偏偏:命运却生生拆散了他们。 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知道,这以后,两岸的交流往来一直到1987年才得以恢复。在这之前,中国台湾和大陆,虽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永远只有「 ”遥望”而难有其他。 到了台湾后,身边没有妻子陪伴的于右任经常陷入迷惘和思念中,他经常在半夜叹息到:「 ”我好想念她们呀!” 无数个孤枕难眠的夜里,于右任都只能抚摸着妻子亲手为他缝制的布鞋袜啜泣。 没有妻子、子女相伴的日子里,于右任觉得时间变得分外漫长起来,只在每一个与妻子有关的纪念日里,他才能强打着精神梳洗打扮一番。 好在1956年,历经千难万难后,于右任终于通过香港的友人吴季玉与大陆的亲人取得了联系。第一时间,时刻担心妻女没钱花的于右任,赶忙汇了600元给高仲琳和于芝秀母女。 此后,吴季玉每年赴台为于右任祝寿,也为他在海峡两岸传递家书。 1958年,正是于右任与他的发妻高仲林的金婚之年。于右任想起,年轻时自己曾对妻子说过「 ”等结婚50周年纪念那天,我要把你打扮得美美的带你去咸阳桥拍照。”可如今,金婚纪念日终于来了,他们也都好好地活着,但彼此却因一湾海峡而只能互相遥望。 叹息了一整日后,于右任为解相思苦,提笔写下了那首名为《忆内子高仲琳》的诗歌,诗中,他满怀悲怆地写到: 「 ”两戒河山一枝萧,凄风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白头夫妇白头泪。” 在于右任登高眺望大陆之时,海峡对面,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正眺望着台湾,这位老者,正是于右任的妻子高仲琳。 高仲琳一直惦念着丈夫,分开的这些年,她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打探着台湾那边的消息。可每一次,她等来的都是失望,望着自己日渐苍白的头发,她总是摇头叹息着抹泪叹到:「 ”怕是等不到了,怕是等不到了”。 1961年这年,于右任妻子整整80岁了。按照「 ”男做高,女做满”的规矩,这一年,应为高仲琳过大寿。想到自己竟无法陪伴妻子过大寿,于右任不觉悲从中来,他提笔给「 ”信使”吴季玉去了一封长信。 信中,于右任倾诉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不能陪伴她过八十大寿的遗憾。 后来,吴季玉收到信后感怀不已。随后,在他与章士钊的奔走下,这个消息被周总理得知了。周总理得到消息时,距离于右任妻子的80大寿已经过去了一星期。但好在,按照陕西的风俗是可以补寿的,于是周总理当即表示: 「 ”陕西既然有此风俗,可以给於夫人补寿。我们决不能为这件小事而使于先生心中不安”。 随后,周总理找来了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要求他以女婿的名义为于老夫人做八十大寿。在周总理的亲自指导下,高仲琳终于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八十大寿。 当有关妻子大寿的信和照片转到于右任手中时,他将信和照片看了又看又捂在胸口含泪连连道: 「 ”谢谢濂溪先生(周总理化名)!谢谢濂溪先生!” 于右任侄孙女 得知妻子过了一个圆满热闹八十大寿后,于右任高兴极了。然而,看到妻子照片后的于右任对妻子的思念也越发深重了,抚摸着照片上已同样白发苍苍的妻子,于右任心痛极了,他多想肋生双翅飞跃海峡来到妻子身边啊。 「 ”少年夫妻老来伴”,可他们这少年夫妻,却终究只见「 ”老”未见「 ”相伴”。 妻子大寿一年后,极度思念妻子、子女和故乡亲人的于右任在孤独中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满怀着悲痛、沉郁写下了文开头的遗言。 在这份遗言之后,他又下了另外两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被写在两张纸条上,这两句话和文开头大约可以算作于右任先生的补充遗言,上面写道: 「 ”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 ”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 写完后,于右任还在「 ”高”字旁划了一个圈,强调登高遥望大陆的心情。 这之后不久的1964年11月10日晚8点零8分,于右任在台北荣民医院病故,终年86岁。离世时,于右任身边孤零零的,没有妻子也没有子女…… 更为遗憾的是,于右任去世后,并未被安葬在可以「 ”高高”眺望大陆的「 ”高山”玉山或阿里山,而是被安葬在了台北阳明山风景区巴拉卡山区墓园…… 本原创文相关参考文献: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 《于右任年谱》刘凤翰 《于右任传》许有成等等
很赞哦!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