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南宋王朝出了啥事儿?惊动80岁皇太后要垂帘听政
南宋王朝出了啥事儿?惊动80岁皇太后要垂帘听政
宋朝是出女英雄的时代,前有80岁佘太君赤膊上阵,后有宋高宗赵构的吴皇后,80岁垂帘听政,独撑危局,力挽狂澜,保社稷,江山于风雨飘摇之中。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吴皇后的故事。
说起吴皇后,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南宋虽是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但是一个非常繁华的朝代。吴皇后,开封人,打小聪明伶俐,14岁入宫侍奉宋高宗赵构。金兵南侵,她跟随宋高宗,在海上漂泊了四个月。
漂亮的吴皇后
一日有“白鱼跃入御舟”,吴皇后恭喜康王赵构,“这是周人白鱼的吉祥啊。”赵构听了吴氏的话,在滔天恶浪中感到了一丝慰藉和希望。吴氏吉利的话,让康王赵构对她刮目相看,立马封她为夫人。
吴氏一路由侍女晋升为夫人,才人,婉仪,贵妃。几年后,又毫无争议的当上了皇后,堪称为四级跳。吴皇后深明大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子。入宫后她聪明好学。“益博习书史,又善翰墨。”她在位期间,曾两次化解南宋王朝的宫廷危机。
第一次是力排众议,立赵伯琮为太子,还政于宋太祖赵匡胤一脉。也许是受惊吓过度的原因,宋高宗赵构居然不能生育。当时张贤妃和吴皇后分别收养了两个宗室的养子,张贤妃收养赵伯琮。吴皇后也想为宋高宗赵构分忧,收养了赵伯玖。张贤妃去世后,吴皇后承担了两个孩子的抚养。
吴皇后深得赵构宠爱
立储君问题上,胡皇后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她觉得赵伯琮克勤克建,敏而好学,有担当。不幸的是,赵伯琮是宋太祖赵匡胤一脉,赵伯玖是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关键时刻,吴皇后力排众议,为国举贤,她抛开血脉之见,把品端行正的赵伯琮推上了皇位。
宋朝是一个有浓厚文人气息的朝代。朝廷皇室,文人气息非常浓厚。宋孝宗赵伯琮虽然也文弱书生一个,但在吴皇后的指点下,宋孝宗在位十多年间,还算国泰民安。赵伯琮总算没有辜负吴皇后的一番栽培。
第二次是80岁皇太后主动垂帘听政,再次化解宫廷危机。
南宋朝皇权的交替是历朝历代最风平浪静的。没有父与子,兄与弟争得头破血流的事儿。奇怪而有趣的是,赵氏宗族都不爱做皇帝,做了皇帝的人也爱做太上皇。宋徽宗开始,宋高宗赵构做了25年的太上皇,宋孝宗作了五年的太上皇,宋光宗也做了五年太上皇,一个个皇帝都是年轻力壮就休养去了。
还是做太上皇清闲

南宋王朝的皇帝们都不爱理政事儿,爱做太上皇,真是奇葩。这可能是跟南宋王朝所处的时代有关,南宋国防力量薄弱,常遭金国欺凌。看到国家飘摇,文人出身的皇帝们,都感觉皇帝宝座是个热炕,坐久了会烫屁股,于是干几年便撒手享清福去了。南宋便出现了宋高宗,宋孝宗,宋光中三代太上皇同朝的景象。
宋史记载,吴皇后的孙子宋光宗在位时,遇到了一个蛮横不讲理的妒妇李皇后。宋光宗对她是爱恨交加,两人为立太子闹得不亦乐乎。李皇后要立自己的儿子嘉王为太子,李皇后求助于宋孝宗,宋孝宗一辈不管二辈事,不置可否。
李皇后便到宋光宗之前告状,宋孝宗与宋光宗父子两人反目。李皇后成天缠着闹不停,加上金国与蒙古铁骑又虎视眈眈,宋光宗感到心神俱疲,一病不起。宋孝宗驾崩后,宋光宗连父亲的葬礼都没有去参加,病床上干脆直接传位给了幼小的宋代宗。
年纪轻轻的,宋光宗又撒手不干了。宋代宗年幼无知,内忧外患,怎可担当大任,朝政急需有人来担当。朝廷无人乱成了一锅粥,吴皇后眼见一个个男人都撂挑子,做太上皇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关键时刻,吴皇后为了江山,只好挺身而出。
宋史记载,吴皇后被众臣推举出来垂帘听政,此时她已经80高龄。吴皇后召集群臣在梓宫前听政。吴皇后快刀斩乱麻,李嘉王为皇帝,殿前就位。自己则两日后撤帘。吴皇后垂帘听政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短的听政,她出马化解了一场宫廷危机,再一次让南宋江山运转起来。
吴皇后83岁逝世,临终还特别留下遗诰,告诫子孙们对她节哀薄葬,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能因她的死误了朝政。
南宋朝风雨飘摇
吴皇后一介女流,凭借孱弱的身躯,一人扛起了南宋的江山,真是难能可贵。吴皇后死后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不愧为一代贤后。读者朋友们对吴皇后的事迹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上一篇
高中成语积累及解释出处造句 轰动 [hōng dòng]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轰动 [hō g dò g]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轰动 [hō g dò g][轰动]基本解释指某些突然出名的事物或是它所享有的一时很高的声誉同
- 下一篇
末代太监孙耀庭简介 明末太监曹化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曹化淳有没有放闯贼进宫?!
明末太监曹化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曹化淳有没有放闯贼进宫? 曹化淳是明朝末年太监,受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的信任,曾负责处理魏忠贤专政之时的冤假错案,平定昭雪冤案两千余件,是一位在历史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