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吕梁市中阳县长 中阳县水峪村历史

火烧 2022-01-13 20:05:16 1048
中阳县水峪村历史 一、中阳县柏洼山都有哪些历史遗存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5公里处,前山多茂柏,后洼覆松 林,尤以稀有树种白皮松为多。古树高大挺拔,形态奇特,有盘 龙松、栖凤松、龙爪松、凤尾松、迎客松、

中阳县水峪村历史  

一、中阳县柏洼山都有哪些历史遗存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5公里处,前山多茂柏,后洼覆松 林,尤以稀有树种白皮松为多。

古树高大挺拔,形态奇特,有盘 龙松、栖凤松、龙爪松、凤尾松、迎客松、望客松、镇山柏、千 岁柏、万寿槐等。山上古迹众多,有龙泉观、昭济圣母庙、玄天 真武庙、介石山房与傅山真迹碑刻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 积3000余平方米。

真武庙原为金建道教建筑,后经元、明、清 历代重修扩建,现存前后殿及山门,前殿两侧各立金刚塑像1 尊,正殿有塑像3尊,现存清代碑8通。观内有参天大松名龙 松、凤松。

昭济圣母庙依山势分上、中、下殿,殿内存有清代石 碑10余通。庙前有千年柏树4棵,古槐1棵,两侧有三宫庙等。

正殿对面有戏台1座。傅山住室介石山房为一天然石洞,入洞门 需躬身而进。

吕梁市中阳县长 中阳县水峪村历史

洞穴高约3米,呈四方形,左右宽约2米。山上新 修了傅山先生纪念堂,塑傅山像1尊,并建有保护其真迹碑刻的 碑房。

山中有明仙洞,长350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悬石水 珠光照五光十色。

柏洼山产以柏籽为食的柏籽山羊,肉味鲜美, 兼有安神、养心、活血、开胃、去燥之功能,为吕梁一大珍品。 。

二、中阳县的历史文化

剪纸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

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西省中阳县的王计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中共中阳县委、中阳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在山西省中阳县隆重举行。 2008年12月11日《古韵新彩》中阳·全国剪纸艺术展获奖作品在中阳开展,一批剪纸艺人的发展,为中阳剪纸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中阳的民风民俗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西省中阳县的王计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