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族工作与宗教政策 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

火烧 2022-01-25 02:36:46 1090
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 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历史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

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  

我国的民族政策: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

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历史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对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

第一,

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都把国家统一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统一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历代王朝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

其政不易其宜

,创建了带有自治色彩的管理制度。

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依据。

第二,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共同创造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

史进步。

特别是近代以来,

在救亡图存的抗争中,

各族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

肉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这样的民族关系格局,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三,

我国各民族大杂居、

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同时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各不相同,

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这样的民族分布和发展状况,

为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

意义: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

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

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

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

有利

于把国家的集中、

统一与民族的自主、

平等结合起来,

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

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

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新中国成立

60

年特别是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保障,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

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

巩固和增强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有力地抵御了境内外

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破坏和渗透。

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

也不论信什么教,

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

谁也不得强行干涉。

宗教信仰自由

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国家保

护正常宗教活动。

国家保护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并非一切宗教活动。

依法管理

宗教事务。

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

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宗教

民族工作与宗教政策 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

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里,

并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

他们从事宗教活动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支持他

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

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为民族团结、

经济

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历史渊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

有它发生、

发展和消亡的

客观规律,

按照这一规律,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

中国是个多宗教

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的

宗教徒有爱国爱教的传统。

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宗教界团结信教群众积极参加国

家的建设。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

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

团结和睦。

这既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

想文化中兼容、

宽容等精神的影响,

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

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

意义: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

多宗教的国家里,

能否正确实行宗教信仰自

由政策,关系重大。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广大

人民群众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处理好宗教问题,就

能团结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

共同致力于gcdzg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

业。

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最大限度地把宗教界人

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

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上

来。

它对于团结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

发挥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对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

对于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

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