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笔记

火烧 2021-11-14 09:25:57 1068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笔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条目需要清理或重写,以符合更高的质量标准。参看如何编辑页面、格式指南和本条目的讨论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笔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条目需要清理或重写,以符合更高的质量标准。

参看如何编辑页面、格式指南和本条目的讨论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

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目录

[隐藏]

* 1 战事起源

* 2 战争爆发

* 3 战争的蔓延

o 3.1 1914年

o 3.2 1915年

o 3.3 1916年

o 3.4 1917年

o 3.5 1918年

* 4 战争的结束

o 4.1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o 4.2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382,500

o 4.3 平民被杀: 6,493,000

* 5 战争的影响

* 6 参看

[编辑]

战事起源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些分析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本原因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迅速崛起的德国认为自己的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法国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

为了以武力改变世界格局,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同盟国军事集团;与此相对应,英、法、俄三国组成了协约国军事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造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6周之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

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

但战事的发展使这些军事家的设想都相继破产。

[编辑]

战争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向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编辑]

战争的蔓延

[编辑]

1914年

* 8月19日:奥匈帝国在Cer打败塞尔维亚

* 8月20日:德国军队占据布鲁塞尔

*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 9月: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作协约,组成协约国

* 9月2日:德国在东线坦南堡战役取得大捷,俄军第二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自杀身亡。

* 9月5日:英法联军与德军展开马恩河战役,德军被迫撤退

* 10月9日:比利时安特卫普被德军攻下

* 10月29日: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

* 11月2日: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

* 11月5日:法国和英国向土耳其宣战

[编辑]

1915年

* 4月21日: 德国军队进军普尔,并在4月22日对英法联军使用氯气弹

* 4月24日: 土耳其人开始集体屠杀亚美尼亚人

* 4月25日: 英联邦军队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岸边的加里波利半岛登陆,开始加里波利之战

* 4月26日: 意大利秘密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密约

* 5月23日: 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

* 10月14日: 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加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团. 塞尔维亚在15个月后被征服

[编辑]

1916年

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

放大

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

* 3月9日: 德国向葡萄牙宣战

* 2月21日: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

这场对阵地防御的攻坚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 5月31日:德国、英国海军之间发生了大战中唯一的一次海上主力会战——日德兰海战

* 6月4日:俄国勃鲁西洛夫将军在东线发动夏季攻势,奥匈帝国军队主力被摧毁。

* 8月27日: 罗马尼亚向奥匈帝国宣战

* 8月28日: 意大利向德国宣战

* 9月15日: 索姆河战役 — 每前进1厘米需死2个人 ;首次使用坦克。

[编辑]

1917年

* 2月24日: 美国驻英大使Walter H. Page收到齐默曼电报, 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 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

* 3月3日: 俄罗斯由于战争危机引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罗曼诺夫皇朝灭亡,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 4月6日: 美国向德国宣战

* 6月27日: 希腊加入协约国

* 8月14日: 中国向德国宣战

* 10月26日: 巴西向德国宣战

* 11月7日: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主张继续进行战争的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掌握全部政权

* 12月7日: 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编辑]

1918年

* 3月3日: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苏俄退出战争

* 8月: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同时在美国波士顿、法国布莱斯特和塞拉里昂首府弗里敦爆发

* 10月30日: 土耳其投降

* 11月3日: 奥匈帝国向意大利投降

* 11月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编辑]

战争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尸体

放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尸体

[编辑]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 比利时: 13,700

* 英国: 908,000

o 澳大利亚: 60,000

o 加拿大: 55,000

o 印度: 25,000

o 新西兰: 16,000

o 南非: 7,000

o 联合王国: 715,000

* 法国: 1,240,000

o 法国殖民地: 114,000

* 希腊: 5,000

* 意大利: 650,000

* 日本: 300

* 黑山: 30,000

* 罗马尼亚: 336,000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笔记

* 俄罗斯: 1,700,000

* 塞尔维亚: 450,000

* 美国: 50,600

[编辑]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382,500

* 奥匈帝国: 1,200,000

* 保加利亚:87500

* 德国: 1,770,000

* 奥斯曼帝国: 325,000

[编辑]

平民被杀: 6,493,000

* 奥匈帝国: 300,000

* 比利时: 30,000

* 英国: 31,000

* 保加利亚: 275,000

* 法国: 40,000

* 德国: 760,000

* 希腊: 132,000

* 罗马尼亚: 275,000

* 俄罗斯: 3,100,000

* 塞尔维亚: 650,000

* 奥斯曼帝国: 1,000,000

[编辑]

战争的影响

本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它使同盟国和协约国人民生灵涂炭。

一战持续了四年,大约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五亿人口卷入其中。

虽然塞尔维亚和比利时等国家参与战争是带有保卫国家独立自由的正义性质,但这并不能改变整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这在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方面它向德国强加了极其苛刻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另一方面,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并未得到应有的惩处。

以上两个隐患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另外,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大战产生的另一个成果就是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

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他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即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编辑]

参看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凡尔赛和约

取自"://wikipediablog/wiki/%E7%AC%AC%E4%B8%80%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

页面分类: 维基百科清理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 | 欧洲历史

二战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

一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十五亿人口被卷入战争,战场主要在欧洲。

二战历时六年,世界80%人口被卷入战争,战场遍布欧、非、亚及太平洋岛屿,参战国也多,武器(如原子弹)的破坏力更强。

②性质不同。

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斗争而引发的,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则是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引起的,主要是反法西斯战争。

③一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二战则是由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

萨拉热窝事件不久,一战全面爆发。

二战则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先期爆发,德国突袭波兰后再全面爆发。

④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

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二战的参加国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参战,而且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联合作战。

⑤二战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更大。

二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

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⑥二战更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东欧8国、亚洲4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