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甘肃风土人情介绍 大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

火烧 2023-03-21 22:53:31 1078
大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 1.地理环境: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四世纪末到五世纪末

大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  

1.地理环境: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

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

甘肃风土人情介绍 大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

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四世纪末到五世纪末的近百年中,曾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民族聚居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地域。

当时大同空前繁荣昌盛,人口曾达一百多万。

从随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

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2.历史文化: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3.大同影视文化

2011年3月,经大同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大同市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和魏都影视基地。

大同市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占地5000亩,园区内包含:外搭景区、摄影棚区、工厂区;文化产业区、出版产业区、教学培训区、会议会展区、版权交易区、国际交流区;行政管理区、商务办公区、生活区、外交公寓。

入驻园区的影视公司和剧组从剧本策划、拍摄以及后期制作都可以在大同完成。

魏都影视基地即大同古城,占地面积3.28平方公里,目前是全球古装片拍摄基地中面积最大的;从建筑规模和建筑使用率来讲,魏都影视基地又是全球最适合拍摄古装片的影视基地;4.风土人情: 大同民俗,既有和整个汉民族民俗一致之处,也有由于大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自己独特的地方民俗。

大同的民俗,大体分为以下八类:

一是岁时节日类。

目前遗留下来并被继承着的这类民俗最多,特别是春节期间的节日更是连续不断,从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底。

这一类的民俗大体相同于全国,如年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等等。

在各个民俗节日里又有具体的习俗,如正月里的拜年、贴对联、杂耍等。

二是婚姻类。

大同地区的这类民俗在旧社会更是繁杂,如结婚仪式先互送男女“八字”、订婚、大礼、上头、开脸、回门等等,现在这方面不少习俗都已取消,但还有一些旧的结婚习俗继承了下来。

除结婚仪式之外,婚姻也有不少讲究,如将入赘女方家叫“倒插门”,还有娃娃亲、换亲(两家互换男女)等。

三是生育类。

大同此类民俗基本和关内中原一带相同,从生下小孩起,便有一整套民俗习惯,如洗三、开奶、送喜面,挂长命锁、过满月、过百岁等等。

四是寿诞类。

大同地区的民俗对于人的寿诞亦颇重视,如十二岁生日圆锁、庆寿,送寿桃、送寿面、喝寿酒,文人之间还送寿联。

到老年后,提前做寿衣、寿材等。

五是丧葬类。

大同民俗中这类民俗最是复杂。

人死后,从入殓开始,停棺分五、七、九日,吊孝、哭丧、设灵堂、报孝或称报丧、报庙、含口、出灵、下葬、三七、四七。

特别是在居丧期间,大同一带更有诸多讲究的民俗。

六是交际礼仪类。

大同此类民俗目前已不多,如旧社会的干亲、结拜等民俗现在几乎绝迹,但日常的交往礼仪却显得比旧时文明。

七是服饰类。

大同的服饰类民俗地区特征特别明显。

塞北寒冷,服饰大异于中原和江南,以皮类服装为多。

近年来首饰反古之潮又在大同流行。

八是饮食类。

这种饮食民俗大都讲究随节日而行,同时与大同粮食种类相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同火锅、大同削面最为知名。

其余如居住类、器用类等民俗,大同也有自己的地区特色,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