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法大视野答案 2014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学法大视野,岳麓版,答案
2014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学法大视野,岳麓版,答案
第
1
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1.
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
然的劣等民族。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

因为人种的差别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是人类为适应各自生活的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
现在世界上所有
的种族都源自同一祖先,人类现存的各个种族在与生俱来的智力方面,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2.
古希腊流传着普罗米修斯将火传播到人间的神话,中国也有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
你能讲讲这些传说吗?
答:普罗米修斯将火传到人间的神话:普罗米修斯因为上天为人类盗火种
,而受神王宙斯惩罚被锁在神山上终日被鹰啄食
心脏,
但因为他和宙斯一样,是宙斯之父克洛诺斯统治的第二代神们的后代
,
(
后来克洛诺斯被儿子们推翻地位,而领导
这一革命的宙斯就成了古希腊的三代神王
)
,所以永远不会死,在被啄食心脏后会马上再生新的心脏。
为了人类,他宁受折
磨,坚毅不屈,勇抗强暴,不畏牺牲,备受人类爱戴。
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上古之时,商丘之地叫燧人国。
国人不识四
时昼夜,其人不死。
厌世则升天。
国有燧木,又称之为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
有鸟若鸮,用嘴去啄燧木,粲然火
出。
圣人顿时感悟,便用手折下燧枝钻木取火,为利人间。
人们敬仰这位钻木取火的圣人,尊其为燧人。
燧人氏钻燧取火
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到人工取货的进步。
3.
温故知新
原始农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请你谈谈对上段话的理解。
答:原始农业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上段话说明了农业产生的重要意义: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
它不
仅使人口增长,而且出现了人们熟悉的村落景象,并至今在世界的许多地区流行。
4.
畅想天地
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
答:①来自自然界的:冰川、寒流、洪水、干旱、猛兽的威胁等使他们的食住行无法得到保障;②来自人类自身的:自身进
化的问题,怎样去获取食物、取暖、发明工具、使用火等;③隔绝等原因,使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会导致人类生活困
难重重。
第
2
课
亚非文明古国
1.
胡夫金字塔修建于
4600
多年以前,当时没有起重机、汽车等机械,你认为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
答:首先在尼罗河西岸选择一个稳固的场所,水平且朝向北方。
量好底座的外框后,在沙漠上划线标记。
巨石被切割好后,
拖到施工地点堆砌;建好第一级后,人们用土坯、石灰石、粘土建成土坡,利用斜坡把石块运上去建第二级。
每建一级,都
要把斜坡重新加高;最后将金字塔的外层砌上白色的石灰石,使整个金字塔看上去整洁光滑。
2.
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想一想,其用意是什么?
答:他们借此把等级的划分说成是神的意志,给种姓制度罩上一层神圣的色彩,以维护种姓制度。
3.
温故知新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
C
)
4.
材料分析
①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作是什么?
答:①都是要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②把奴隶看作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5.
自己动手
在《世界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
的关系。
答: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
30
°左右的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
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
3
课
欧洲文明的起源
1.
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
答: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它所采取的公民直接参政、
轮流坐庄的形式为公民创造了
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价值与意义:它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
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
局限: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
是建立在压迫奴隶的基础之上的。
广大奴隶公然被列为专政对象;妇女和外邦人都无权参政;雅典还对外专横残暴;特别是
这个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奴隶主上层——工商业奴隶主手中。
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
段。
2.
知识巩固
布匿战争是怎么回事?它对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有何影响?
答:
第一、
二次布匿战争是罗马与迦太基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
第三次战争则是罗马对迦太基以强
凌弱的侵略战争。
布匿战争给罗马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促使罗马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
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兵役制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
下了隐患。
3.
畅想天地
古代希腊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有何不同?
项
目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地理环境
位于爱琴海,由众多岛屿组成,处于欧、亚、非三
洲交通要冲,具有开放性。
气候温和晴朗。
位于非洲大陆东北,
同外界交往甚难。
尼罗河贯穿全境,
土地肥沃。
气候干燥。
经济结构
工商业和航海贸易为主
农牧业混合
政治制度
奴隶主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文化特点
思想自由,笃信人本主义。
善于吸收各古代文明,
并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更好地服务于君主而产生的本土文化。
第
4
课
中古亚欧文明
1.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后,出现了
“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局面。
请谈谈对
这种现象的理解。
答:
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
并承担服兵役等封建义务;
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节附庸之
间的纠纷。
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但不能直接支配一个不直接隶
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
欧洲的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有什么不同?
答:①欧洲的封建城市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而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往往先是政治中心,后又成为工商业活动中心;②中
国唐宋时期的城市规模较大,像唐都长安,宋都开封、临安,都有上百万人口;而西欧的城市规模都较小,
14
世纪的伦敦,
只有
4
万人。
③欧洲的封建城市一般有较大的自治权,有些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3.
知识巩固
11
世纪前后西欧重要的城市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兴起来的?
答:重要的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弗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
英国的伦敦等。
它们兴起的原因:农业、手
工业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
4.
畅想天地
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是学习中国隋唐的制度和文化,根据你的了解,谈谈隋唐文化在日本人的现代生活习俗中
还存在哪些影响。
答:①唐人的角抵(相扑)
、围棋等体育活动,在日本仍十分流行;②喝茶的习惯与茶道;③唐人的服装(和装)
,仍是日本
的重要服饰;④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饮菖蒲酒、划龙舟,七月十五兰盂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等也在日本流行;⑤日
本人信奉的佛教也是从中国传入;⑥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治疗疾病,等等。
第
5
课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
中国的丝绸是经过一条什么路线传入罗马帝国的?当时中国处于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下?
答: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到西亚,再到大秦,即罗马帝国。
当时中
国处于西汉王朝的统治下。
2.
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
你如
何看待这一观点?
答:
可以说该观点带有片面性:
暴力冲撞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明的作用,
但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和损害也很大。
3.
温故知新
联系地中海东部地区世界古代文明的分布情况,阅读《文明中心的变迁》图,推断图中“
6
”指哪个文明。
你
认为这些文明是隔绝的,还是相互联系的?为什么?
答:“
6
”指罗马。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通过地中海东部的商业活动,他们之间一直有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
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罗马的扩张等使这些文明在相互冲撞中融合。
4.
畅想天地
想像并描述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大都时的心情。
提示:
主要想象并描述马可·波罗见到元朝繁盛状况时的感受;
也可以描述他远离故土来到异国的心情以及长途跋涉、
历尽
艰辛后的感慨。
5.
活动园地
除本课提到的这些史实外,再举出几个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事例,说说他们的影响。
答:
①丝绸之路:
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
②遣唐使:
借鉴唐朝制度,
传播唐朝文化
(
学
习唐朝的经验,对日本影响很大
)
③鉴真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④玄奘西行:推动唐朝与天竺
(
或南亚
)
的文化
交流
(
系统记录介绍古代印度的第一人,促进文化交流。
)
第
6
课
世界三大宗教
1.
阿育王以武力征伐基本上统一印度半岛后,即定佛教为国教。
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答: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进入“极乐世界”,忍耐服从。
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半岛后,急需巩固自己的统治,
而佛教所宣扬的教义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政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印度半岛,于是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肆弘扬佛教。
2.
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与基督教有关吗?
答:
12
月
25
日的圣诞节是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
由于人们格外重
视,它已成为全民性的节日。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
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
“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年
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1918
年天主教规定圣日大节:圣诞节、净心节(元旦)
、显现节、耶稣升天节、基督
圣体节、圣母升天节、万圣节等
10
天。
此外还有狂欢节、忏悔节、斋戒节、濯足节,耶稣受难节、感恩节等。
3.
知识巩固
设计表格,比较三大宗教的创立时间、创立者、经典、积极意义、创立地点。
名
称
时
间
创
立
者
经
典
基本教义
积极意义
产生地区
佛教
前
6
世纪
乔达摩·
悉达多
《金刚经》
倡导
“众生平等”
突破种姓的等级界限
印度半岛
基督教
约
1
世纪
耶稣
《圣经》
崇奉“救世主”
对困境人民有鼓舞作用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伊斯兰教
7
世纪初
默罕默德
《古兰经》
信仰真主
“安拉”
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
阿拉伯半岛
4.
畅想天地
说说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中的作用。
想一想,一种宗教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
提示:①可从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内容来分析。
如伊斯兰教规定参加“圣战”是一项宗教义务;凡信仰安拉、遵循经典、
服从先知的人,死后可升入天堂等。
②宗教起作用的原因:一是宗教本身的教义具有吸引力,二是统治阶级的利用。
5.
社会调查
到附近了解一下,你身边的哪些现象与三大宗教有关。
提示:因果报应思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画符方法治病;庙里和尚念经;衡山佛教圣地南岳大庙、嘉禾观音庙、普济
寺香火不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