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高中历史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浙江省高中历史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如何进行普通高中历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是对普通高中进行的重要改革。
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德育,帮助学生纠正文理偏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使学生在全面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展兴趣和特长,增强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重视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使学生顺利通过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下面谈谈本人在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的做法。高中理科班历史课时少,每周只有两课,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多、范围广,包括高级中学课本《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Ⅰ、《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文化发展历程》必修Ⅲ。
时间跨度涉及古代、近代、现代史。授完新课,大约只有十六周复习时间。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门户被打开,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42年就签了南京条约了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最主要的是圆明园让人烧了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对其评价相当高。
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第二年签了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资产阶级性质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年签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政委傀儡 1905年同盟会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孙中山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人物之一,第二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评价也很高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21,共产党成立,这是一件大事! 1926年,北伐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搞分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束,然后就是“宁汉合流” 童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意义很多,在书上有``,还见了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1年,九一八,局部抗日开始 1937,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南京大屠杀 1940,百团大战开始 1945年,小日本投降了;重庆谈判 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8-1949,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中国成立 意义和危害没有几个重要的,重要的书上都会强调,看看书就行了 ----------------------楼主,我打了半天了,你怎么感谢我啊!。
如何对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系统复习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对测试的内容有明确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测试能级要求,分别用了解、知道、理解、认识等行为动词体现,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测试说明是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指导。复习时,学生一定要根据测试说明要求,做到先让测试说明进课本,即对照测试说明,根据测试能级要求,对凡是测试说明要求了解的知识点,一定要了解并掌握其基本内容。如测试说明要求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就要能再认、再现分封制的含义、分封制如何确立、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等。对测试说明要求知道、理解的知识点,要清楚明白。如测试说明要求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概况,复习时就要弄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和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如何实现的,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有什么创新等等。如测试说明要求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复习时就要清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时间,理解其内容和产生的影响。对测试说明要求认识的知识点,则要理解懂得并记忆,并能识别或辨认。如测试说明要求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就要从中国民主革命、马列主义理论、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等方面去理解、记忆,并能和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胜利等意义去比较、辨析。有的认识点还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测试说明要求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不仅要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还要对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做出客观的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真正做到了解、理解和认识。
二、勾勒历史线索,掌握知识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勾勒就是理清头绪,使繁杂的历史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源于学生对构成历史景观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现象的深入剖析,弄清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及产生的影响,这是历史复习中常用的方法。如对“辛亥革命”这一问题的理解就可以结合历史必修1(政治)、必修2(经济)、必修3(文化)三个模块中相关的内容,通过分析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和后果来勾勒其线索。
“辛亥革命”是本世纪初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其广义上的概念指的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20世纪初领导的一切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狭义上仅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它发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后果如下:
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②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也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但这些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
过程: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为应付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府被迫打出“新政”的幌子,进行一些改革,企图借此拉拢维新派、欺骗人民、抗拒资产阶级革命,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并于1905年成立_r中国同盟会。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从1906年开始,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极大地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⑤为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再耍花招,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但很快立宪骗局大白于天下,革命形势更加迅猛发展,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湖北军政府成立。⑥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同年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⑦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
跟高一上学期有关的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题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调查测试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注意:请将第1卷的答案填入第Ⅱ 卷前面的选择题答题栏内。

1•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2.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C.御史大夫 D.丞相3.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唐.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 A.工部 B.户部 C.礼部 D.吏部4.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州的长官 D.在中央始设三省六部5.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 制度的重大变革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⑧④6.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 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7.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东征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D.西征军取得鄱阳湖大捷8.1912年清帝退位表明中国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封建制度的结束 C.辛亥革命的彻底胜利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9.中共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10.下列中共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中为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大生产运动 B.整风运动 C.减租减息政策 D.土地改革11.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双十协定》的签订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的是 A.gcdzg中央委员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gcdzg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3.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A.九届人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4.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对香港租借的时间到期 B.“一国两制”政策的灵活性 C.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5.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16.新中国成立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是 、 A.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B。
尼克松访华 C.md会见美国友人斯诺 D.基辛格秘密访华17.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梭伦改革D.亚历山大改革18.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早期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民法大全》D.《万民法》19.下列国家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20.英国“光荣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 A.建立了共和国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
废除了君主制 21.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中拥有宣战权的是 A.总统 B.国会 C.内阁 D。参议院 22.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第二帝国的覆灭 B.第三共和国的成立 c.国民会议的召开 D.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3.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同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是 A.宰相对议会负责 B.宰相是内阁首脑 C.宰相对皇帝负责 D.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24.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明确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 A.《和平法令》 B.《四月提纲》 C.《土地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2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7.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8.二战后初期,美国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是 A.苏联 B.中国 C.华沙条约组织 D.第三世界 29.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是在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末 30.东欧剧变中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是 A.波兰 B.民主德国 C.匈牙利D,南斯拉夫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26题6分,第27题7分,共13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