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武宫正树与吴清源 遊走在人與神之間的“昭和棋聖”-吳清源

火烧 2022-07-15 17:50:38 1089
遊走在人與神之間的“昭和棋聖”-吳清源 吳清源(1914—2014年),原名吳泉,是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有“棋聖”之稱。1914年6月12日(農曆五月十九日)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門望族

遊走在人與神之間的“昭和棋聖”-吳清源  

吳清源(1914—2014年),原名吳泉,是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有“棋聖”之稱。

1914年6月12日(農曆五月十九日)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門望族,後舉家遷居北京。早年即在圍棋上表現出過人的天分,有“圍棋神童”之譽。11歲時成爲北洋軍閥段祺瑞門

武宫正树与吴清源 遊走在人與神之間的“昭和棋聖”-吳清源

下棋客,時常出入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棋席。14歲東渡日本,開始職業棋手生涯。1933年,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的“新佈局”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翻開了圍棋史上嶄新的一頁。1936年,加入日本國籍。自1939年至1956年,在十番棋擂臺擊敗了同時代所有超一流棋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頂尖人物全部降級,創造了圍棋界的“吳清源時代”,被譽爲“昭和棋聖”。在圍棋理論上,提出了新佈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內拐爲代表的吳清源定式。晚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提攜後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展上,更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圍棋——六合之棋,昇華圍棋的藝術性,揭示了圍棋的高遠境界和滄桑正道。

2014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初九日) ,吳清源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內去世。

來說說著名的世紀之戰吧。

1933年10月,已經60歲的本因坊秀哉名人重新坐在了棋盤前,在此之前,他已經有十年沒有參加正式決賽了。說起本因坊秀哉這個名字,在當時的日本可是家喻戶曉。“本因坊”是當時日本的圍棋名門,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能繼承“本因坊”的稱號。而“名人”的稱號,除了棋力之外,更需要在 當時的棋壇有足夠的威信和號召力才能夠獲得,可以說相當於圍棋界的武林盟主。當時的本因坊秀哉可以說就是名副其實的日本圍棋第一人。而此時正坐在他對面與他對弈的,卻是一個19歲的中國少年,他的名字叫做吳清源。

這位吳少俠 雖然只有19歲,但是卻成名已久,十幾歲的時候吳清源就已經憑藉着高超的棋技,在段祺瑞府上下棋養活家人。後來名聲在外的他選擇了去日本學棋,在全面的學習了一段時間日本的圍棋技藝之後,更是一鳴驚人,與木谷實一同研究出了轟動日本棋壇的“新佈局”。“新佈局”針對幾百年來日本圍棋過分重視邊角實地的觀點,提出了從整局棋的角度來進行佈局,爲當時的日本棋壇送來一股清風。風頭正勁的吳清源,正是在此時遇上了棋壇名宿本因坊秀哉,新舊兩種流派的衝突都將在這盤棋中爆發,因此這盤棋被後世稱爲世紀之戰。

作爲晚輩的吳清源執黑,第一手就下在了三三的位置。江戶時代的本因坊道策將三三稱爲“鬼門”,是禁着。雖然後來這着被禁的原因已經沒人記得了,但是這一規矩還在本因坊一門中流傳。如果哪個弟子下在了三三的位置,就要被逐出師門。在這場對局中,吳清源從第一手就向傳統發起了挑戰。緊接下來的第二手下在了“星”,第三手下在了“天元”,均是前人所沒有用過的“怪招”。這三手連下,意義卻各不相同,連在一起將整個棋盤分爲兩半,瞬時就佔據了棋盤上的主動。秀哉名人雖然棋力深厚,但是面對這種全新的開局卻只能疲於應付,一直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更是時不時祭出“打掛”的大旗。

“打掛”,其實就是暫停,這是隻有秀哉名人這樣德高望重的前輩才能使用的絕招。當棋路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就可以隨時“打掛”。本來雙方各用時十三個小時的棋局,最後下了三個半月,期間秀哉名人共叫了十三次打掛。打掛期間,本因坊門下也一直沒閒着,幾十位高手一直在不斷地研究兩人的棋局。所以吳清源下這盤棋,其實是在以一人之力對陣整個本因坊流派。

吳清源場面上的優勢一直保持到第159手,棋盤的整個左下角基本已經全在他的控制之下。秀哉名人如果不想辦法破解的話,最後肯定無法避免失敗的命運。這時他又叫了一次“打掛”,而這次“打掛”回來,秀哉名人的第160手,下出了整盤棋的點睛之筆。秀哉名人這手棋,沒有選擇穩固自己已有的勢力,也沒有選擇搶佔空白的區域。而是一子白棋孤軍深入,直接打入了黑棋勢力最盛的左下角腹地之中。常人來下這一手肯定沒幾步就會被黑棋消化吸收,但是秀哉名人卻憑藉着這顆打入黑棋內部的釘子,生生從內部瓦解了黑棋在左下角經營許久的優勢地盤。這一手棋最終改變了整盤棋的走向,以兩目半的微弱優勢贏得了這場世紀之戰。不過據後來坊間流傳,這第160手其實不是秀哉名人想出來的,而是在“打掛”期間,由座下弟子前田陳爾想出來的。不過本因坊一派最終沒有承認這件事,畢竟承認了的話就顯得勝之不武。不過棋局已經結束,輸贏再也無法更改了。

棋局結束之後,曾有人問吳清源,秀哉名人那手棋是否真的就那麼厲害,僅一手就將整場的優勢翻轉過來?吳清源笑笑說:“還是輸了好”。按照吳清源晚年回憶錄的說法,其實當時那一手只是剛剛扳回了白棋的局勢,他還是有方法最終贏棋的,但是最終他卻選擇了以微弱的劣勢輸掉了這盤棋,這其實就是棋盤之外的智慧了。下這盤棋的時候離九一八事變只過去了兩年,整個日本彷彿是一輛被軍國主義駕駛着的高速行駛的列車。吳清源一箇中國毛頭小子竟然可以挑戰日本的圍棋大師,在當時很多日本右翼人士看來可以說是一種羞辱。尤其他還使用這種“離經叛道”的新佈局一度將秀哉名人逼入苦戰,如果真的贏了整盤棋的話,可能將來吳清源在日本也無法立足了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