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文历史 新疆的历史沿革
新疆的历史沿革
新疆的历史和人物还有重要事件
新疆: 清朝乾隆24年合并天山北麓及天山南麓,改称伊犁。
1884年设立新疆。辖境相当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南北朝时期也对当时各个中央王朝臣服,关系良好。唐朝设置安西及北庭大都护府,西域依旧纳入中国版图,且面积也扩大到里海流域。
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
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元朝时部分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
历史沿革 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新疆大部自西汉便属中国,今天新疆大 新疆 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西汉出现于我国史籍。
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
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先秦时期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形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原始社会时期。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 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
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 两汉时期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 西汉疆域图:自汉朝起,新疆就是中国领土 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
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汉朝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 新疆 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

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
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
因匈奴内争,其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众降汉,汉使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力量随之瓦解。于是汉廷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地的郑吉“并护(车 鸣沙山 师以西)北道,故号曰都护”。
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并“督察乌孙(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康居(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起初负责“护西域三十六国”,后来扩大统治范围,“最凡国五十”,西至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乌孙,今铂尔河上游的大宛,今帕米尔地区的无雷,今阿赖谷地的休循等国,都受其管辖。
“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正式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同时, 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
此外,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还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还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 西域的手工业,如陶器制造,毛纺织品,玉石制造业技术工艺俱有相当高的水平。
汉代新疆广泛流行汉朝的五铢钱,和田马钱以及安息银币等说明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商业水平。现有的石窟壁画和大量的汉文记载都说明当时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并给内地很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新疆 魏黄初三年(222年),魏继承汉制领护西域,在伊吾(哈密)置宜禾都尉,在高昌(吐鲁番)设“戊己校尉”, 。
新疆的地理文化环境和经济状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1] 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89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中文名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文名称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别 名新疆自治区、新疆省、新疆、西域、安西行政区类别省级行政区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下辖地区4地级市、5地区、5自治州、8个直辖县级市政府驻地乌鲁木齐市区电话区号(+86)0991~0909邮政区码830000~840000地理位置中国西北部面 积166万平方千米人 口2298.47万人(2014年)方 言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多民族语言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天山、高昌古城、吐鲁番、喀纳斯湖、博斯腾湖、魔鬼城等机 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等火车站乌鲁木齐站、喀什火车站、哈密站等车牌代码新A-新R地区生产总值9264.10亿元(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0.774(中)2008年主要地形区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主要山脉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主要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党委书记张春贤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行政区划代码650000首 府乌鲁木齐市目录1 名称由来2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两汉时期▪ 元明时期▪ 清朝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3 行政区划4 地理环境▪ 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文5 自然资源▪ 水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6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宗教7 政治8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9 社会▪ 综述▪ 教育▪ 传媒▪ 科技▪ 体育▪ 文化10 交通11 旅游▪ 综述▪ 旅游城市12 著名人物名称由来编辑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
历代新疆 (8张)清军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入关后,它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
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2] 。
新疆这个名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
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
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
[2] 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从口头传统上已经成为特指西域地区名词“新疆”一词正式成为特指中国西域地区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90个县(市),其中34个为边境县(市)。
2016年1月18日,新疆哈密地区撤地设市宣布大会在哈密举行,哈密地区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地级市。撤地设市”将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民众的生产水平,改善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质量。
[3] 历史沿革编辑先秦时期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形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中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
新疆出土距今3000年前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4] 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张骞中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
所以,自汉代起,西域便已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
新疆日报的历史沿革
《新疆日报》的渊源可追溯到1915年10月创刊的《新疆公报》,1918年8月《新疆公报》改版为《天山报》,1929年又改名为《天山日报》。1935年11月,《天山日报》改名为《新疆日报》。1938年1月至1942年7月,gcdzg派出一部分干部到报社担任领导和编辑工作,使《新疆日报》在宣传gcdzg的抗日主张、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团结抗日,以及反对国民党投降分裂的斗争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gcdzg接管了原国民党主办的《新疆日报》。我党领导的《新疆日报》1949年12月6日正式创刊时,md同志亲自为《新疆日报》题写了报名。当时,它是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机关报。196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时,md同志又为已成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的《新疆日报》题写了报名。jm、pl、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分别为《新疆日报》题过词,勉励各族采编人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努力办好《新疆日报》。
维吾尔族的历史
一.名称的演变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是今天汉文对“UYGHUR”一词的音译。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汉文献对维吾尔族的称谓,在书写上,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公元4世纪 《魏书高车传》中出现的“袁纥”一词,是至今所看到的对“维吾尔”的首次汉译写法,同时期还有写作“乌护”或“乌纥”的。
到6-7世纪的隋、唐之际,汉文献多把“维吾尔”写作“韦纥”。对此,《新唐书回纥传》说:“袁纥者,亦曰乌护、曰乌纥,至隋曰韦纥”。唐朝中、后期,又写作“回纥”,据说是韦纥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拔野古等脱离突厥统治后给自己新组成的联合体所定的汉文名称。
788年(唐朝德宗贞元四年)时,回纥统治者取汉文“捷鸷犹鹘然”之意,提出把“回纥”二字改写为“回鹘”,经唐王朝同意后正式 启用,从此一直到13世纪70年代(元朝初年),汉文史籍又写作“回鹘”。
元、明时期,汉文史籍一般写作“畏兀儿”,有时也写作“畏吾儿”。
17世纪中期清朝统治全国后,因为内地人把伊斯兰教称为“回教”,而维吾尔族这时已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汉文史籍中多把维吾尔族称为“回”、“回子”或“回民”。不过,为了与同期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相区别,有的文献中便根据维吾尔族宗教人士头上戴有用白布绕成的帽子这一特点,称为“缠回”。
同时,又因为维吾尔族在清朝统治新疆前已经在天山南北生活,因此个别汉文献中也把维吾尔族写作“土回”,而把后来到新疆生活的内地回族称为“汉回” 或“客回”。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根据各族人士的意见,多次讨论,决定废除以前对维吾尔族的各种汉文写法,统一用“维吾尔”这一名称。关于“维吾尔”一名最初的由来和含义,中外史籍记载并不完全一致,但今天大多数专家学者、包括著名的维吾尔族专家学者,都认为“维吾尔”一词的含义应该是“联合”、“同盟”、“团结”,这比较符合维吾尔族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历史沿革
远在公元前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在东从大兴安岭、西到阿勒泰山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生活着众多的以游牧为主的人群。他们那时大部分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阶段。对此,汉文史籍当时统称为“狄”或“北狄”有时也统称为“胡”。
到公元前后的秦、汉时期,这些众多的氏族部落除部分为兴起的匈奴统治外,大部分仍生活在天山以北、阿勒泰山东西,到贝加尔湖周围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的汉文史籍多称他们为“丁零”。
在其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史籍又多把他们称为“铁勒”、“敕勒”等。
其实,“丁零”也好,“铁勒”、“敕勒”也好,都是“狄”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音译而已。还因为这些氏族部落的人多乘一种高大的两轮车,因此一些汉文史籍又形象地称他们为“高车”。
这些众多的氏族部落中,许多就是后来形成回纥、回鹘、畏兀儿乃至维吾尔族的重要最初来源。
新疆和平解放后,在农村实行了减租反霸运动,随后又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3年底,在全区基本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广大维吾尔族农民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获得了空前的改善。在这同时,城市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顺利地进行,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了贯彻执行gcdzg的民族政策,从1953年起,新疆先后建立了九个民族乡、七个民族区、六个民族自治县和五个民族自治州。在此基础上,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来源:新疆库尔勒网
喀什地区的历史沿革
秦末汉初,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博望侯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这里始为汉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
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
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喀喇汗王朝时期,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
成吉思汗西征后,属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叶尔羌汗国时,喀什曾作为辅助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代马可波罗行纪中曾对喀什专门做过描述,其也被翻译为可失合儿国(Kachgar)。文中对喀什的记叙如下:“可失合儿(Kachgar)曾经是一个王国,面积为五天的路程。不过,现在臣服于大汗,居民有自己的语言,主要信奉回教。其境内有许多被高墙厚垣围绕着的城镇,当然,这其中最大、最壮丽的就是可失合儿本城了。此地也在东方和东北方之间,居民多为工匠商贾。这里有幽美的园林,有葡萄园,有制造业,棉花产量很大。有不少从此地出去的商人,他们到世界各地去经商。不过,此地的居民都非常吝啬,生活窘迫,饮食很差。当地有不少聂思脱里派的基督徒,并有其本教的教堂。 ”
清乾隆时期这儿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 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56年撤销莎车专区,并入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1982年11月6日,喀什行署决定,将喀什市浩罕、伯什克然木、阿瓦提、英吾斯坦4个公社及河内林场划归疏附县。
1998年3月1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将疏附县浩罕乡、伯什克然木乡5个村、阿瓦提乡2个村、帕哈太克里乡1个村、疏勒县城关镇1个村的3个村民小组划归喀什市管辖。1998年底,喀什地区总人口为327.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97%。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喀什地区常住总人口3405713人。其中:喀什市340640人、疏附县345282人、疏勒县284853人、英吉沙县213338人、泽普县181721人、莎车县620329人、叶城县370229人、麦盖提县201810人、岳普湖县129441人、伽师县311733人、巴楚县375883人、塔什库尔干县30454人。
2001年末,全区总人口342.6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348.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58万人。
2003年末,喀什地区总人口3501198人,其中城镇人口81.95万人。辖1个市、11个县,共有8个区公所,26个镇、4个街,141个乡,2310个村委会、96个居委会。境内还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三师所辖16个团场以及自治区属管单位、农场、石油基地、军事机关等单位。
2004年末,喀什地区总人口36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3.42万人。
2004年8月2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将疏附县的色满乡、荒地乡划归喀什市管辖。2005年2月24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将疏附县的帕哈太克里乡、伯什克然木乡划归喀什市管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喀什地区常住总人口3979321人,其中:喀什市506640人,疏附县311960人,疏勒县312455人,英吉沙县262067人,泽普县206936人,莎车县762385人,叶城县454328人,麦盖提县258978人,岳普湖县147688人,伽师县381767人,巴楚县336274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37843人。
2013年3月,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3]35号)同意将疏附县阿瓦提乡划归喀什市管辖;同年,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3]207号)批准同意将疏附县英吾斯坦乡划归喀什市管辖(11月20日正式实施)。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4]194号)同意将疏附县阿克喀什乡划归喀什市管辖。
新疆医科大学的历史沿革
新疆医学院 1950年,时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同志随同md主席访问前苏联,在他的积极提议下,md批准在新疆建立医学高等学府。
后来经过ze总理的亲自筹划,建设新疆医学院被纳入“一·五”计划,成为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4年7月,新疆医学院破土动工。
自此,卫生部就从陆续自上海、沈阳、山东等地区选调了大批优秀的教师来到新疆医学院,支援边疆医药卫生教育事业的创建工作。1956年7月,新疆医学院建成招生,初期建立了14个基础医学教研室,10个临床医学教研室。
1956年10月,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同期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成开院,附属护士学校建成招生。1962年,新疆医学院医疗系第一期、第二期共189名学生相继毕业。
1972年,学院开始招收首批工农兵学员,并为西藏阿里地区培养了藏族专业医务人员。同期,学院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分赴天山南北,开展疾病普查和防治工作。
1977年,文革后通过高考录取的第一批临床医疗本科生及卫生系、药学系、基础医学师资班等均获准招收新生,硕士生的招生培养工作也同时启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认可学校为国际医学教育机构。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被授予西北地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校,即自治区第一个博士学位点授权点(心血管内科博士点)。1989年12月,第三附属医院(即自治区肿瘤医院)落成开院,学院的医疗和临床教学工作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此外,附属肿瘤医院成功地实施了自治区首例无血切肝术,一附院泌尿外科完成了自治区首例异体肾移植手术,充分展现出学院临床医疗的先进水平。1990年,学院首次招收3名留学生。
新疆中医学院 1946年,在新疆“三区”革命时期建立伊犁医士学校。1954年,原伊犁医士学校更名为新疆乌鲁木齐卫生学校。
1961年4月,经自治区党委文教部批准,将乌鲁木齐市卫生学校改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学校,设有中医、中药、药剂三个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大专生和本科生。
1985年、1986年先后经国家教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中医学校、自治区中医医院和自治区中医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新疆中医学院,1989年4月经自治区编委确定为正厅级单位。当时,学院设有中医、中药、针灸三个本科专业和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等本科专业方向,并开设中医学、中医高护等专科专业。
1994年新疆中医学院挂靠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首次招收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针灸和医古文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998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新疆中医学院与新疆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医科大学。
时任gjzxjm亲自为新疆医科大学题写了校名。2006年9月18日,新疆医科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庆典在校体育中心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领导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聂卫国、张秀明、努尔·白克力、杜秦瑞、库热西·买合苏提到会祝贺。2011年11月4日,卫生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新疆医科大学,学校正式成为省部共建区内重点高校。
新疆沙湾县的历史沿革
汉代时为乌贪訾离国地;隋唐时属西突厥;中唐时期内附于唐,由北庭都护府管辖;宋元属回鹘地,明属蒙古族卫拉特,清乾隆年间属绥来县,1915年析出建制设沙湾县,县府初驻小拐,1929年迁至老沙湾镇,1956年又迁至三道河子镇。析置后隶属于迪化道(现乌鲁木齐),1917年改隶塔城道,建国后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
2008年沙湾县辖9镇、3乡、5个国营农牧林场,264个村(队)、14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内有4个驻县部队及农八师12个团场、3个大型厂矿企业。年末总人口20.89 万人(不含兵团人口),由汉、哈、维、回、蒙古、东乡等27个民族组成。农村人口152437人;人口出生率12.19 ‰,自然增长率7.79 ‰。耕地面积91 803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 178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4 631公顷。
新疆是中国的为啥历史记载新疆为啥没有杨贵妃记载详细
新疆没有杨贵妃的记载,原因是杨贵妃的生平和新疆没有交集。
不要以此来质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个提问,需要补充的是关于新疆的历史沿革。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
1、公元前101年,西汉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2、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自此新疆正式并入中国。
3、公元73年,班超被册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并于公元97年派甘英等人出使东罗马帝国。
4、唐朝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并且回鹘(今维吾尔人的祖先)就是在这一时期迁入新疆的。我国著名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西域西北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5、清代,清政府把西域改名为新疆,管理西域期间出现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但都被中央政府镇压。之后,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定居新疆。
所以新疆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在欧洲还处于罗马帝国时期,新疆就是中国的领土了。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
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新疆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1906-1978年,乌鲁木齐师范学校(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新疆教师培训部197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师培训部;1964-1972年,乌鲁木齐农垦大学;1972-1978年,新疆教师培训部; 截至2013年,学校建设经费3720万元;获得科研项目立项560项,资助经费3707.17万元,其中 2009、2010年连续两年突破一千万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和经费数连续六年名列全疆第一; 特别是学校教师获得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获得1项金奖,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中获得二等奖2项,均实现了学校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零的突破。2010年学校一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首次获得立项,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的又一重要突破。
2012年,学校发表学术论文639篇(其中,被SCI收录28篇,权威核心22篇,一般核心189篇),比2010年增加127篇,增幅24.8%;出版专著、译著、编著、教材等32部;获得自治区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6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专业基础型、研究型实验室16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7216平方米,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5238.63万元,有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9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同时,学校建有新疆社会管理研究院及中亚研究院、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等37个研究机构。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 西域文史研究中心 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 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民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 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心 中亚法律资政研究中心 当代中亚文献资料翻译与研究中心 新疆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自治区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重点实验室: 新疆特殊环境物种多样性应用与调控实验室 新疆矿物发光材料及其微结构实验室 校级重点实验室: 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 新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实验室 跨文化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新疆多民族体质健康与评价实验室 中亚区域动物资源保护与有害生物控制实验室 网络信息安全与舆情分析实验室 新型发光材料与纳米微结构实验室 污染监测与控制实验室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校级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新疆社会管理研究院;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面积1.1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42.8万册,专业期刊1160种,精选电子期刊1万余种,学位论文30.4万余篇,电子图书6.5万种,已开通多种网上数据库检索,数字资源总量超过4TB,各类资源涵盖学校各学科门类。 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是该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包括两个文种四个版本(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简称汉文社科版、维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简称维文社科版、汉文自然科学版简称汉文自然版、维文自然科学版简称维文自然版),汉文社科版1980年创刊,为双月刊;维文社科版1984年创刊,为季刊;汉文自然版1982年创刊,为季刊;维文自然版1985年创刊,为半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