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河渡口有哪些 黄河四大古渡口
黄河四大古渡口
1、扎陵湖渡口
扎陵湖渡口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西部。
据历史记载,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
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从长安西行,经天水、兰州、入青海民和到乐都县、西宁市,又过湟中县镇海堡,湟源县日月山。
达共和县倒淌河、切吉草原、再由黄河北岸西上,来到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柏海),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相会,然后渡黄河经玉树地区,再西南行,过藏北黑河,迳达拉萨,开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
2、黄河沿渡口
继扎陵湖渡口之下,黄河上源的第二个渡口就是黄河沿渡口。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政府所在地黄河沿镇。
它是自唐代开始,我国从内地通往西藏的重要驿站和古渡口,千百年来人们只靠牛、羊皮筏子过渡。
解放后,于1966年在此渡口处建造了黄河源头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黄河沿公路大桥。
它把两岸的山川草原连接在一起。
大桥北端,绵延的玛拉驿山在草原上宛如一只马蹄窝窝,黄河沿就居其间。
3、拉加寺渡口
是九曲黄河第一曲——玛沁县的一个文明古渡。
它位于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乡黄河北岸,原属同德县。
历史上同德县是青海南部的交通要道,果洛地区的牧民到贵德、湟中、西宁等贸易集散地必经之路。
是那里的畜产品和内地的工、商、农产品的运输要道,又因在同德南部的黄河北岸拉加地方,是青南各地的贸易集散交易点,加之黄河两岸有许多牧业区和农产区及古文化遗址,拉加盛产砂金。
故牧民称此地为“拉加从兰木”(即拉加商道)。

因此在拉加寺附近的黄河上势必开辟渡口。
4、尕马羊曲渡口
尕马羊曲渡口处九曲黄河第二弯,即位于青海省兴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的黄河上,西岸为兴海羊曲地方,东岸为贵南县境。
尕马羊曲渡口是自古贯通兴海与贵南,乃至海南州及青海各地的黄河关津渡口。
扩展资料: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古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