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主观心理态度有哪些 你的心理态度,左右了你与命运交手的结果

火烧 2022-07-21 16:52:50 1049
你的心理态度,左右了你与命运交手的结果 团体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很常用的操作,就是在带领者的领导下先暂停团体内的互动,然后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刚刚团体内发生了什么,如果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整件事发展的

你的心理态度,左右了你与命运交手的结果  

团体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很常用的操作,就是在带领者的领导下先暂停团体内的互动,然后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刚刚团体内发生了什么,如果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整件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会看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以观察家自居,来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某次吵架或者观察正在进行的某场争吵,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人生脚本”在生活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座舞台,男人和女人只是舞台上的演员。他们有命定的上台时间和下台时间;每个人在台上都要演出各种不同的角色。”

对于人生的“角色”和“脚本”,一些人会理解为不可更改的宿命,但实际上,人生脚本的形成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心理学家杰姆斯认为,这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始:获得经验:我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自己和他人是好是坏,他人对我的态度是好是坏。

→认定经验: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他人是那样的,他人对我的态度是这样的。

→产生心理地位:所以我跟他人比是这样的,我和他们之间的地位是这样的。

→终:强化行为脚本:所以我应该觉得我是怎样的,我应该这样对待他们。所以我按照我想的去做。

最后,每个人各自形成下列四种较为牢固的心理态度,每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事件时,这些心理态度就会被启动,就像设定好了的电脑的开机程序一样,毫无悬念地按照其脚本开始运行,而其运行的过程,正是人生境遇变化的过程:

1我不好-你好(投入地位)

当一个人形成了这样的认知,那么Ta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就会经常认为自己不行,由于这种心理地位的关系,他们会较难克服自卑情绪。自卑情绪可能导致一个人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得到了某些应得的却认为自己不配,于是轻易放弃。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自伤行为。

2我不好-你不好(徒劳地位)

当一个人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就容易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世界彻底绝望,觉得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所以行为上就容易破罐破摔、不切实际。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自杀或伤人。

3我好-你不好(投射地位)

当一个人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就容易认为自己的不幸是由他人引起的。他们怀疑别人,并相信自己的怀疑,却很少自我反省。少年犯或罪犯经常属于这种类型。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自卫杀人。

4我好-你好(健康地位)

当一个人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他对己对人都有自信心。在问题出现时,Ta不会以敌意的猜测去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简单地理解为好与坏的分别,而是能接受每个人的特殊性,能促成善意的合作,来建设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最健康的生活态度。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态度,就会对我们看待自己、他人、全世界的态度,造成怎样的影响。

突然有一句话映入脑海,是来自美丽的郭芙蓉小姐之口:

主观心理态度有哪些 你的心理态度,左右了你与命运交手的结果

“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

咦?这不就是典型的“我不好-你好”嘛!

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其实是个悖论!

回想剧情,每次都是在被气到之后,郭芙蓉才说了这句话。因此真相是,当我们感到暴躁时,其实是感受到了世界的不美好,只是不愿承认;而当我们真的感受到世界美好,我们也暴躁不起来。

现实中的情况其实是以下四种:

世界如此美好,我却不好,我不暴躁我忧伤(我不好-你好)

世界如此不好,我也不好,所以我才如此暴躁(我不好-你不好)

世界如此不好,只有我好,所以我才如此暴躁(我好-你不好)

世界如此美好,我也如此美好,我快乐(我好-你好)

正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双向互动的,当我们内心的那个“人生脚本”被启动之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吸收最新的人生经验,对原有的心理态度进行修正,这个“最新的经验”,自然也包括当前他人对我们的态度。

前几日新浪微博上有句很热的话:

“别把我的个性和态度混为一谈,我的个性源于我是谁,而我的态度取决于你是谁。”

那么,当两个人带着他们各自的心理态度相遇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