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年这个字的起源和演变 现金流量它的历史由来还有演变过程

火烧 2022-06-08 23:10:56 1058
现金流量它的历史由来还有演变过程 在西方国家, 对于现金流量表的运用可以追述到19世纪60年代。现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资金流量表逐步演变而来的。早在1862年, 英国的一些公司就已经开始编报资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它的历史由来还有演变过程  

在西方国家, 对于现金流量表的运用可以追述到19世纪60年代。

现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资金流量表逐步演变而来的。

早在1862年, 英国的一些公司就已经开始编报资金流量表。

1862年, 美国北方钢铁公司编制的“财务交易汇总表”成为资金流量表的雏形。

当时的资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记录现金、银行存款及邮票的变动情况。

到20世纪初, 资金流量表已发展成四种不同的形式, 分别用来揭示现金、现金及其等价物、营运资金及某一时期的全部财务资源的资金流量。

到20世纪30年代, 资金流量表成为会计教科书中的一般命题。

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美国公司已开始将该表列为独立报表或作为报表的附表而加以陈报, 但其格式、内容并不规范, 并且是否陈报出于自愿。

196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根据佩里·梅森起草的报告发布了《第3号意见书》,这可以说是最早、也最具权威性的关于现金流量表的报告。

1971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了《第19号意见书》, 取代了《第3号意见书》。

《第19号意见书》将这一时期的“资金来源及运用表”叫做“财务状况变动表”。

1977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把该表列为《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状况变动表》, 认为是企业对外公开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之外的“第三张表”。

但是财务状况表从他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议。

其根源在于“资金”概念的多意义化导致财务状况变动表在格式、内容、陈报的重心等方面相当混乱。

同时, 用营运资金作为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基础有许多的局限性, 限制了报表使用者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使用和分析。

1987年, 为了顺应理论界和实物界的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广泛研究和讨论, 发表了《第95号财务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 取代了会计委员会的《第19号意见书》, 要求从1988年7月15日以后的会计年度起, 所有企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1989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第7号会计准则— 现金流量表》取代了1977年公布的《第7号会计准则—财务状况变动表》。

1992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第7号会计准则做了修订, 并于1994年1月1日生效。

此外英国、澳大利亚等也相继发布了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准则。

年这个字的起源和演变 现金流量它的历史由来还有演变过程

由此, 编制现金流量表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惯例。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受到分析主体和分析的服务对象不同的制约, 不同的主体目的也不同, 不同的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也不同。

1.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评估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

投资者、债权人从事投资与信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未来的现金资源。

“利润是直接目标, 经济效益是核心目标”。

他们在进行相关决策时, 债权人必须考虑利息的收取和本金的偿还, 而投资者必须考虑股利的获得及股票市价变动利益甚至原始投资的保障。

这些均取决于公司本身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

只有公司能产生有利的现金流量, 才能有能力还本付息、支付股利。

2.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评估公司偿还债务、支付股利以及对外筹资能力。

评估公司是否具有这些能力,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分析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披露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的信息能客观地衡量这些指标。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从本质上代表了公司自我创造现金的能力, 尽管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径取得现金, 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有赖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

因此, 如果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在现金流量的来源中占有较高比例, 则公司的财务基础就较为稳定, 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也就越强。

3.便于会计报表用户分析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原因, 排除权责发生制下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就公司全部经营时间而言, 创造净利的总和应等于结束清算、变卖资产并偿还各种债务后的净现金流入。

但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执行权责发生制, 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实现的净利润并不正好等于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 一般情况下, 两者存在差异。

从短期看, 损益确认的时间与现金收付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 以致有些年份有净利而无现金, 有些年份刚好相反。

现金流量表分析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便于投资者、债权人更合理的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另外, 在某一会计期间, 由于责权发生制的固有缺陷, 给人为调节收益留有余地, 如通过虚列债权和收入的手段虚增的利润等,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但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虚增的利润并不能产生现金流量增量, 因而企业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难以“粉饰”经营业绩, 从而促使企业加强债权、债务管理,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以增强现金支付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结合企业现金流量信息, 而不是单凭年度利润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4.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减少投资者利用会计报表信息的决策失误。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 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传统会计报表披露的利润失去了真实性。

因而无论公司向外融资或缩小经营规模, 传统会计模式使利润与现金资源的差距扩大。

在资本市场上这种情形会反过来降低公司股票的吸引力, 使公司财务问题更加恶化。

对投资者、债权人而言, 由于通货膨胀侵蚀货币购买力, 在复杂的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 他们更关心的是持有资产( 股票、债券) 是否有高度的变现能力。

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真实反映企业资金状况, 促使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5.便于会计报表用户评估报告期内与现金无关的投资及筹资活动。

现金流量表除了披露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之外, 还可以披露与现金收付无关, 但是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投资及筹资活动, 这对于报表用户制定合理的投资与信贷决策, 评估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