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起源 新疆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新疆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这里所说的清真饮食文化,在季先生所总结的四大文化体系中,就具有两大属性。
从起源上讲,它本来应该属于阿拉伯伊斯兰饮食文化(其中亦包括上述土耳其菜系的成份)范畴;但从长期演变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它又分明也主要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一个别具风格的品种。
可以说,清真饮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饮食。
因为一般所谓"清真",虽然也有"伊斯兰"的含义在内,但这毕竟是个汉语词汇,只能表示清真饮食是特指我国穆斯林遵循伊斯兰饮食准则、规范而制作的饮食。
它显然具备阿拉伯-伊斯兰饮食标准应有的因素,同时,它也必然在烹饪技术等方面参照并吸取华夏饮食文化的经验,从而形成兼有两种文化体系色泽的奇葩,在五光十色的中华饮食艺林中飘香溢彩,花枝独俏。
伊斯兰饮食习惯与规则,都是以《古兰经》和《哈底斯》为主要依据而形成、发展的。
总体上看,关于食物,以清洁卫生、防病保健为原则,提倡食用合法、佳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动物、植物、矿物等食品。
小有禁忌、限制,但强调在大自然中,合法而佳美的食品范围极广,不应自我束缚。
关于饮料,主要是禁止使人麻醉腐蚀、乱性失态的酒类毒剂。
《古兰经》中曾经有原则性的规定,例如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真主已准许你们享受的佳美食物,你们不要把它当作禁物”;“他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 你说:在我所受的启示里,我不能发现任何人不得吃的东西;除非是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或猪肉-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或是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犯罪物。
以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
伊斯兰教饮食规范正是教法学家根据这些原则和《哈底斯》而制定的。

因此,五洲四海的穆斯林饮食,都必须共同遵守上述规则,都必须符合源于经训的制约。
尽管由于国情不同,民俗互异,口味各别,而且食物原料都是就地取材,山珍海味土特产,不拘一格;烹饪技术与操作方法,又都有各自的习惯、经验,饮食的风格、风趣、风情、风味、风光迥然有别,但它们都属于伊斯兰饮食文化的范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我们的清真饮食文化也具有这种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特质,所以说,它兼备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的两种特性。
至于有关清真饮食的特征、种类、烹饪、历史和分布状况等知识,这里不准备细说。
它在形、色、香、味方面的魅力,广大顾客、海内外旅游家、美食家,品尝之馀,有口皆碑。
著名的清真餐厅,汉族朋友、非穆斯林外宾,多闻风而来,惠临光顾的情景,随处可见。
值得注意和钩沉的是北京月盛斋,是老字号回回酱肉铺,到嘉庆年间,名声大振。
经太医院太医帮助,在酱羊肉中增加丁香、砂仁等中药配料,于保持原有美味之外,增添药物健身效果,又以选肉精细,调料适宜,火候得法,极受欢迎,成为京城声誉很高的特产,代代相传。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潞河杨静亭在所撰《都门杂咏》一书中,有一首竹技词赞赏月盛斋酱羊肉曰:
"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
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像月盛斋这样的清真老字号,东西南北中的许多通都大邑,都有几家,也不乏文献记载,我的记忆中亦曾浏览过,可惜当时没想到积累这一类资料,未作笔记卡片,再想回头去捕猎,难似大海捞针。
平素只是鉴赏、咀嚼、品尝惯清真饮食,只吃现成饭,没准备作研究,确实有追悔莫及之感。
参考资料:://tianshan/GB/channel119/129/200607/13/29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