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乾坤纳碗老 武岡米粉:一碗盛乾坤 一箸舉春秋
武岡米粉:一碗盛乾坤 一箸舉春秋 紅網時刻通訊員 付勇 記者 陳綱 整理報道一味出都梁 巧憑青石揉白玉,百年傳特色 早有口碑勝黃金。這是出自武岡楹聯大家楊運焰老師的一副對聯,此聯告訴我們兩個重要信息,

武岡米粉:一碗盛乾坤 一箸舉春秋
紅網時刻通訊員 付勇 記者 陳綱 整理報道一味出都梁 巧憑青石揉白玉,
百年傳特色 早有口碑勝黃金。
這是出自武岡楹聯大家楊運焰老師的一副對聯,此聯告訴我們兩個重要信息,一是武岡米粉的勁道來自於內力深厚的揉功夫;二是武岡米粉有上百年的歷史,在百姓間口碑非常了得。
武岡米粉是武岡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歲月沉澱,具有濃郁武岡地方風味的精美小吃。據《武岡縣誌》等多種史料記載:清光緒六年(1881年),武岡德和粉館開業,距今已有136年歷史。以德服人,以和為貴,為店主最初的經營之道,也成了武岡人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此德除了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還體現在對產品的精益求精、對工藝的不斷完善之上。
武岡米粉的味兒,一半出自武岡人固有的堅韌和固執。
武岡米粉「白玉」素顏
在外人看來,一碗米粉,用得著舍這麼大的功夫和力氣去做嗎?武岡人做事的認真程度從製作米粉的過程即可充分體現出來。「要麼不做,做就要做好!」自古以來,武岡各行各業的師傅對徒弟常說的就是這一句話。通過武岡米粉的製作過程。可見武岡人那股子霸蠻勁兒。
武岡米粉製作要過「四關」。
選米、浸泡為第一關。
米要選上好的早稻秈米,秈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早稻秈米性脆,油性大,煮後軟韌有勁而不粘,食味細膩可口。米淘洗乾淨,夏季浸泡3-5天,冬季浸泡6-10天。故作坊里起碼得準備五六個浸泡專用水池,每個水池每次浸泡一噸大米,基本可供3-4天銷售量。浸泡的過程也是大米發酵的過程,米粒發酵完成,水面漂浮一層白沫,帶微酸味。此時用拇指和食指輕輕一碾,如果即成粉末,那麼這一關就算過了。
壓榨發酵中的武岡米粉。
磨漿、榨漿為第二關。
從前,磨漿是用手推石磨完成,現在量大了改用電動磨漿機。因此需要重磨一次才能達到石磨的效果。磨漿前還需將大米清洗一次,淘去大部分酸味,瀝干備用。磨漿的同時要加入適量清水,以漿能自由流動為準。米漿裝滿一桶立即倒入布袋瀝水,每袋約裝100-200斤濕漿。裝滿一袋後紮緊袋口,以重石壓榨1-2天。壓榨也是一個再次發酵的過程。壓榨完成的米漿叫生粉坯。蒸煮、揉坨為第三關。
傳說中的武岡米粉「太極砣」。
為了增強米粉的韌性,防止擠壓米線時粉絲斷裂,在成型之前務必將生粉坯蒸熟一部分。蒸熟的叫熟粉坯,粘性強。將熟粉坯按1:3比例與生粉坯攪拌均勻,揉成10公斤左右的坨塊,叫做揉坨,揉好的坨塊也叫「陰陽粉」「太極坨」。從前用手工揉,現在藉助機器,可以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但仍然需要人工完成最後的揉坨工序。揉坨是最吃力的活,跟揉麵筋一樣,揉得越久,擠壓出來的粉絲越有勁道。檢驗這道工序的標準,就是擠壓成型時不出現斷粉。
成型中的武岡米粉。
最後一關是擠壓成型,快速冷卻。
成型擠壓前需將大黃鍋里的清水燒沸,保持火候,將「太極坨」扳成1公斤左右的小塊備用。開動機器,一邊往進料口喂料,一邊用木棍攪動落入黃鍋里的粉絲,使其受熱均勻,連續擠壓30-40公斤「太極坨」後,暫停機器。稍等幾分鐘,黃鍋內的粉絲全部呈白色上浮時,即可停火撈粉。撈粉需要將整鍋粉絲全部撈完才行,看那撈箕,非大力士不可,一般人定然望而生畏。粉絲撈出來倒入旁邊的活水池中沖洗,以木棒反覆攪拌,去其濁水。然後翻入另一個活水池冷卻,再次翻洗,撈出,即可上案進一步加工。
漂洗冷卻中的武岡米粉。
大米歷經多重磨難,經過機器的多重粉碎、擠壓;也吸收了數名工人10-15日辛勤勞動釋放的能量,終於浴火重生,成為武岡人民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無愧於文人雅士所賜的「白玉」美名!
即將出廠的武岡米粉。
武岡米粉的味兒,還有一半出自武岡獨特山水的鐘靈毓秀。
武岡地處資水上游、雪峰山東麓,境域地形三面環山,中部低平、東北向敞口,大體呈南高北低傾斜地勢。境區地貌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溪流遍布,地下溶洞眾多,地下水資源豐富,成就了山清水秀的武岡自然環境,明朝以前就有「都梁十景」之稱,遺詩滿牘。
武岡米粉中也巧妙融入了都梁古城八景的詩情畫意。精油、主料、辣醬、醬油、腐乳、味精、蔥花、香菜被謂為武岡米粉中的「都梁八景」。品一碗米粉,就是一品都梁的風土人情,難怪人們常言道:「不吃南門粉,不到武岡城」,不得不為武岡先人深厚文化素養叫絕。
武岡米粉中的「都梁八景」實際為武岡本地產的八種佐料。調製一碗地道的武岡米粉,好比在一隻碗內綉制一幅秀色可餐的風景。
精油是採用豬大骨、牛大骨熬制的油湯。以文火將大骨中的骨頭油熬出來,湯呈乳白色,適當加鹽調味備用。此為第一景,也是武岡米粉這碗「風景畫」的底色。
主料即指新鮮或清燉後的豬、牛、羊、狗、魚等肉食品切片。還有純酸菜、豆腐絲等素菜可供選擇。
辣醬,醬油,腐乳三種需預先以菜籽油混合炒制,用以與主料逐份小炒。小炒完成稱為蓋碼,也稱「稍子」。蓋碼融合了主料和辣醬、醬油、腐乳四景,如果你不喜歡吃辣,就有不加辣醬的蓋碼選擇。
清燙中的武岡米粉。
具體做法是先一碗一碗將米粉在一、二號鍋內沸水澆燙兩次,去其酸味,使米粉由涼變熱,然後再在精油燙粉鍋澆燙兩次,讓精油一步一步浸入米粉之中。這樣即保證了米粉入味,又保持了米粉的韌勁。然後將同步小炒好的蓋碼蓋上,將事先備好的味精、蔥花、香菜最後三景蓋上,再澆上適量精油,一碗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的米粉就大功告成。
精燙中的武岡米粉。
武岡米粉的製作可謂紛繁複雜,看似平凡的一碗小吃,卻濃縮了一座千年古城的都梁文化、也濃縮了一代代、一群群霸蠻武岡人的艱辛和汗水,真正是一碗盛乾坤,一箸舉春秋!
武岡米粉令人魂牽夢縈而大快朵頤。
武岡米粉讓人優雅文靜也陽光燦爛。
很赞哦!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