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解放桥的来历 桂林解放桥的历史资料

火烧 2021-10-17 08:27:12 1070
桂林解放桥的历史资料 始建于1939年, 时抗战军兴, 桂林屡遭敌机袭击, 为疏散城区人口, 建成钢木桁架上承式桥梁, 定名“中正桥”。长181米, 宽11米, 5孔, 每孔跨36米, 木桥面, 荷载

桂林解放桥的历史资料  

始建于1939年, 时抗战军兴, 桂林屡遭敌机袭击, 为疏散城区人口, 建成钢木桁架上承式桥梁, 定名“中正桥”。

解放桥的来历 桂林解放桥的历史资料

长181米, 宽11米, 5孔, 每孔跨36米, 木桥面, 荷载10吨。

1944年10月, 日本侵略军压境, 炸毁2、3孔桥面。

1945年7月, 占领军溃败时炸断2、3号钢梁。

1946年2月修造“中正浮桥”。

1951年7月, 在原址重修钢木桁架结构, 更名解放桥。

1957、1962年先后两次维修。

1972年, 解放桥保留下部结构, 加固桥墩, 拆除上部结构, 扩宽桥面, 改建为空腹式混凝土双曲拱桥。

全长239.3米, 其中主桥215.3米, 引桥14米; 高4.36米, 5孔, 每孔跨径34.9米;桥面宽15.5米, 其中车道9.5米, 人行道南北各3米;荷载汽—13级, 拖—60级。

扩建后极大地便利了两岸交通, 为桂林人民生活、生产作出重大贡献。

1999年桂林市政府决定拆除旧解放桥,在旧址上重建解放桥。

桂林新解放桥于2001年9月28日上午正式通车。

新解放桥主桥长284米,宽45米,其中机动车道宽22米,为双向六车道。

解放桥两端设有大型亲水平台,行车道以花带相隔,东岸新辟沿江步行街,西岸与繁华的商业街相连,成为桂林市的又一标志性精品。

整座桥简洁通透,拱中套拱,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有机地融入桂林周围的山水景观中,成为又一旅游景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