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有多年历史 谁那么大胆,竟敢拆毁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

火烧 2021-07-01 16:33:18 1035
谁那么大胆,竟敢拆毁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 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被拆毁,这是怎么回事呢?高州府石城县,县治曾设在高峰铺东黄村 今石城镇上县村 。元天历元年 公元1328年 ,县尹黄昱迁县治

谁那么大胆,竟敢拆毁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  

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被拆毁,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州府石城县,县治曾设在高峰铺东黄村(今石城镇上县村)。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县尹黄昱迁县治于新和驿(今廉城),还没有建砌城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县丞倪望始筑土城,周围二百五十二丈。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这座土城给广西流寇攻破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五年(公元1440年),县丞夏仲谦向州府请准,改用砖石重新建砌。当时高州府通判马文饶到来亲自督工。这座砖石城周围五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一尺,厚半尺。开三个门:东叫“望恩门”(在今东街与五一路交叉处),西叫“镇夷门”(在今西街与三八路交叉处),南叫“威武门”(在今人民银行右边)。门上建大楼,四隅置角楼。北无门,在近岗阜处,东西各加鼓楼。

明朝有多年历史 谁那么大胆,竟敢拆毁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城上环置窝铺七个,南四个,东西北各一个,中军窝铺一个,在城北台岭中( 即后岭中间)。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因匪寇焚烧,城楼倒塌,知县书俊民修复,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又于原增处环为阳桥,复高女墙三尺,垛子七百一十八个,添南北鼓楼各二个。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知县陈济增修三个门的瓮城时,因仓卒完工,遇大风雨,三个门全部崩塌。当时各里甲苦于修茸,拖延至十多年后才修复。陈济因此事而丢了“乌纱帽”。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清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城垣增高一尺五寸,易平头为垛子六百零三个,又建二个大铳台于东北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知县白玠详准毁拆,以其砖石砌学官照墙并县街。城上的角楼、窝铺等设备,后来亦废除了。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知县喻宝忠重修城池,人工浩繁,他将城堞周围若干丈划分为十一份,分派给县中十一都里甲修茸。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其后缮修率依此例,视其都中所捐筑坏处各加革治。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知县张廷斡修补西北南三面崩缺处,几年才完工。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知县林星章会同教谕韩焕彝,合绅士等筹捐经费重修,于十二月初十兴工,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工竣。延袤五百七十三丈九尺,高厚如旧制,城楼三座,敌楼十二座,窝铺十四座,一律完整。复留盈余银一千两发当生息为后修补之用。三十年知县陈开沅因盗警重修窝铺,增高女墙和三个城门的敌楼数尺,添设炮楼十四座。从此以后,不再修茸。

古城的城垣又拆于何时? 1934 年,廉江县官绅黄铿等以城垣不便交通,建议拆南面城墙。南墙拆毁后,东、西面城墙随亦被群众自动拆毁,取其砖石就地建造私房,如黄铿的铿昌庄(后改名为石江酒店)就是在南城基上建的。几年中,还有东西城门及后岭东西炮楼危然尚存。1939年,日机经常来城侵扰,为便于居民疏散,县府决议拆除东西城门和后岭炮楼。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就这样被拆毁,切肤之痛!

公元(8)知县(7)窝铺(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