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再次合作时间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起止时间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起止时间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起止时间
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著国共统一战线初步建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由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标志著国民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直到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侵华,国内联合抗日的呼声日高
直接原因: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标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标
1、促成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
2、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具体过程:
抗日战争期间gcdzg同中国国民党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式的合作。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中国的两个最大的政党——gcdzg和中国国民党的政策相应地发生变化。6月10日,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各级党的组织必须与一切可能反蒋抗日的政治军事派别协作,共同进行反蒋抗日的武装斗争。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接着,中共中央于12月下旬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错误,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md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又发出致国民党书和《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并把“抗日反蒋”口号改为“逼蒋抗日”。此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被迫对其政策作出调整。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蒋介石集团对正在进行中的中日外交谈判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调整了对苏联的政策。与此相联络,蒋介石在1935年11月又提出“打通与共产党的关系”。在上述情况下,从1936年初开始,国共两党间打破长期对立的僵局,通过多种渠道,双方派出代表,进行祕密的接触。尽管这个接触由于国民党方面缺乏合作的诚意,只是想借谈判“合作抗日”,达到“招抚”共产党和“收编”红军的目的,没法达成协议,但还是沟通了彼此的情况,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从而为两党的正式谈判开辟了道路。但是,蒋介石仍没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进行“剿共”。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间长达10年之久的内战基本上停下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等地举行了6次谈判。经过7个多月的反复商谈,国民党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共计45万人,在3个师之上设总指挥部,由dz和ph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并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gcdzg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gcdzg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gcdzg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gcdzg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md把统一战线视为与党和军队平列的、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他认为:“须知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共产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他还说: “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1 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 同时也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3 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得外国列强刮目相看。4虽然抗战辛苦,可是它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gcdzg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两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内容?
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中国的两个最大的政党——gcdzg和中国国民党的政策相应地发生变化。6月10日,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各级党的组织必须与一切可能反蒋抗日的政治军事派别协作,共同进行反蒋抗日的武装斗争。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又发出致国民党书和《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并把“抗日反蒋”口号改为“逼蒋抗日”。此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被迫对其政策作出调整。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蒋介石集团对正在进行中的中日外交谈判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调整了对苏联的政策。与此相联络,蒋介石在1935年11月又提出“打通与共产党的关系”。在上述情况下,从1936年初开始,国共两党间打破长期对立的僵局,通过多种渠道,双方派出代表,进行祕密的接触。
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间长达10年之久的内战基本上停下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等地举行了6次谈判。经过7个多月的反复商谈,国民党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gcdzg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gcdzg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总结4点)
(一)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动力
(二)gcdzg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
(三)同共产党合作抗日是国民党唯一的出路
第四个实在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