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董振堂简介_电视剧md 董振堂_王树声杀董振堂

火烧 2022-01-05 05:35:47 1069
董振堂简介_电视剧md 董振堂_王树声杀董振堂 姓名董振堂性别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5年12月21日逝世日期1937年1月20日出生地河北新河县西李家庄籍贯河北新河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

董振堂简介_电视剧md 董振堂_王树声杀董振堂  

姓名

董振堂

性别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95年12月21日

董振堂简介_电视剧md 董振堂_王树声杀董振堂

逝世日期

1937年1月20日

出生地

河北新河县西李家庄

籍贯

河北新河

毕业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

入党时间

1932年

领导职务

红5军军长

当宁都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董振堂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悲痛。md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参加了为董振堂烈士举行的追悼会,md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1895年生,河北新河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递升至师长,曾参加1924年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73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1932年加入gcdzg。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声名大振。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第5军团改称第5军,他任军长。1936年10月所部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22日 第二版)

早年革命运动

董振堂

董振堂,1895年生,河北新河人。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递升至师长,曾参加1924年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在西北军任职期间,董振堂十分重视军队的群众纪律。有一次他带领部队路过深县,正值桃子成熟,严令不许官兵摘取,并下了一道手令:“留头不吃桃,吃桃不留头。”赢得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73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

宁都起义

1931年12月14日他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余名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1932年加入gcdzg。先

保卫苏区

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声名大震,成为驰骋中央苏区的一员骁将,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红5军团在董振堂的指挥下,不断发展壮大,与红1、红3军团并称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

铁流后卫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董振堂率红5军团担任后卫。在湘江战役中,他率部在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等地,浴血奋战数昼夜,终于阻住了十几倍于己的追敌,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红5军团为此付出重大代价,由1万余人锐减到不足5000人。所属红34师,被阻止在湘江以东,与围攻之敌进行了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1935年5月上旬,他指挥红5军团在金沙江南岸与追击之敌激战数昼夜,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赢得了宝贵时间。渡过金沙江后,中央红军终于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多次胜利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董振堂所率红5军团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西征苦战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5军团改称红5军董振堂简介,董振堂任军长。率部参加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和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等战役。1936年10月所部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英勇牺牲

1937年1月12日,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指挥5个旅的兵力围攻高台。董振堂指挥红5军坚守阵地,浴血苦战9昼夜,给进攻之敌以重大杀伤,终因弹尽粮绝董振堂简介,于20日和全军3000多名将士一起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追悼会

当宁都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董振堂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悲痛。md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参加了为董振堂烈士召开的追延安悼会,md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妻子:贾明玉

兄长:董升堂(与董振堂同在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少将。1951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军训部高级研究室研究员)

女儿:董光苔

儿子:董用威原名董光桢,生于1924年,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就读于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华北大学。1950年3月至1957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助教。1957年底举家迁至河北石家庄。离休后曾担任石家庄纺织工程学会主任、石家庄新纺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1990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外景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位于新河县城内迎宾街振堂公园内,是纪念宁都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全国“双百”人物董振堂将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它外观形似红军八角帽,高大厚重,庄严肃穆,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内设序厅和主厅,共500多平方米。序厅里,鲜花簇拥着董振堂半身雕像和md的手书大字“坚决革命的同志”。

主厅分为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6部分,运用照片、地图、图表、图画、声光电立体景观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了董振堂救国救民、投身革命、英勇拼搏、血洒疆场的光辉历程。其中“湘江血战”景观,再现了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参加湘江战役的战斗场面,令人震撼;刘伯坚写给董振堂的亲笔信,似乎让人看到了董振堂在宁都起义的日日夜夜;董振堂的手稿《宁暴经过》和长征用过的雕花木床,更是令人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陈列馆前,耸立着董振堂将军全身立式紫铜塑像,高4米,重3吨,站立在2米高的基座之上。

陈列馆后,是一片占地3300平方米的碑林,42块雕技精湛的青石碑树立在苍翠的古柏林中,碑上镌刻着md、dz、ze、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当代将军、高级干部以及董振堂生前战友、后代亲属,对董振堂将军的高度评价和赞语。

董振堂故居

董振堂故居,位于新河县西李家庄,一条新修的公路即可直达。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新河县对董振堂将军故居进行了修缮。这里是董振堂出生的地方,常有省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参观,体味将军清末民初的农家生活。

董振堂族墓

董振堂族墓,是新河县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葬着董振堂的遗孀贾明玉和骨肉同胞、祖上先辈。经过修葺,董氏墓地又树立了董振堂将军纪念碑。碑体高大宽厚,镌刻着董振堂生平简介。这里常有省内外游客专程前来瞻仰。

纪念邮票

2012年8月1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纪念邮票,该套邮票共5枚,图序分别为赵博生、段德昌、谢子长、曾中生、董振堂。其中董振堂纪念邮票在将军故乡——新河县举行首发仪式。

其他

甘肃高台烈士陵园、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都建有董振堂将军纪念碑亭。董振堂将军的家乡新河县因他而骄傲和自豪,为纪念董振堂将军,1947年-1950年新河县曾更名为振堂县,并以他的名字建有振堂路、振堂中学、振堂公园、振堂市场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