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捐飞机 杜月笙的兒子捐了18億古董給國家?到底都捐了啥……
杜月笙的兒子捐了18億古董給國家?到底都捐了啥……
杜月笙
民國時期,上海灘魚龍混雜,梟雄輩出,杜月笙便是其中之一,他當時的勢力極廣,黑白通吃,就連租界裏的外國人也得讓他三分。
杜維善,杜月笙最小的兒子,排行老七,母親是杜月笙第四房夫人姚玉蘭。1949年,杜維善遵父親之命遠赴香港。不久,杜月笙攜姚玉蘭一同前來。兩年後,杜月笙在香港去世。
杜美如(杜月笙之女)、孟小冬、杜維善和姚玉蘭(前排)
隨後,杜維善隨母親受宋美齡的邀請移居臺灣,在那裏,他完成了中學學業,後赴澳大利亞學習地質學。留學的第三年,杜維善開始勤工儉學到銀礦當礦工,鑽過礦井,畫過圖紙。畢業後回到臺灣,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質師。
杜維善
杜維善生性酷愛收藏,他曾蒐集過世界各地的地質標本,還收藏有數萬枚古錢,2萬多枚半兩錢,並在收藏與研究中國古幣的40多年間,撰寫出版了錢幣研究專著6部,可謂著作等身、名副其實的古錢幣收藏研究專家。
《五銖圖考》杜維善著
《半兩考》杜維善著
杜維善的收藏情趣可以說是其先輩的延續,他的妻子譚端言是上海灘有名的富豪、收藏家譚敬的二女兒,自己的父親杜月笙也有收藏文物古玩的雅興。當時,杜、譚二位收藏錢幣,在滬港之間頗有名氣。
雖然加入了加拿大國籍,常年居住在國外,但杜維善從未忘記父親臨終前的教誨:永遠不要踏入黑道,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杜維善
1990年,杜維善先生回到家鄉上海,第一次參觀了上海博物館(老館)。進館後,杜老先生百感交集,又對上博感到由衷的親切。參觀完,杜維善發現,上博對半兩、五銖錢進行了系統的收藏,欣賞上博的收藏水準之餘,加上當時上博的館長對其收藏的絲綢之路系列古幣表示很驚訝和羨慕,於是他有了向上博捐贈錢幣的想法。
上海博物館
1991年,杜維善再次來到上海,將他收藏的367枚薩珊王朝金銀幣悉數無償捐給了博物館。那兩大厚冊的集藏集子,每頁都整齊有序地嵌着古幣,總共367枚。每一枚古幣的護套上,都有杜維善手書的中英文說明。從說明中可以得知,古幣收藏範圍包括西域55國中的20多個國家。
薩珊王朝金銀幣
其中包括阿赫美尼波斯王朝、薩珊王朝、埃蘭王朝、安息王朝、西突厥、貴霜王朝、哥疾寧王朝、薩曼王朝、奔多斯王朝、伊利汗國、塞琉古國、金帳汗國和蒙古帝國的錢幣。尤其可貴的是伊利汗國的帖木迭兒汗、阿魯渾汗、合贊汗、迄合都汗、阿八騫音汗、拜都大汗等大汗的金銀幣被他全部收齊。這一“絲綢之路”金銀幣系列,中國很多人都從未見過。
杜維善(右一)捐贈古錢幣
當時,這一捐贈事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上海博物館的管理人員當場驚呼:杜維善是薩珊王朝的使者,是天外來客!
薩珊王朝有什麼特別之處?薩珊王朝金銀幣又是何寶貝?
薩珊王朝版圖
薩珊王朝,也稱波斯第二帝國,是一個有着4個世紀歷史的波斯古國。這個古國的文化不但透過絲綢之路深深影響我國,同時在外交、經濟及文化上一直和我國保持着良好的關係。
波斯薩珊王朝銀幣
薩珊王朝錢幣以銀幣爲主,銀銅合金錢幣只見於早期幾位皇帝。其中,金幣主要是用於宮廷賞賜,銅幣作爲輔幣性質,兩者都非常稀少。薩珊王朝覆滅後,不少貴族逃亡中國,這些金銀幣便沿着絲綢之路流散到了各地。1970年,在張掖大佛寺內的金塔殿基下有一個舍利石函,裏面出土的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幣,就是中國與波斯經濟、文化交流的珍貴歷史物證。
杜維善捐贈的薩曼王朝的金幣
薩珊王朝的金銀幣,以其年代久遠,種類繁多,價值昂貴,歷來爲國際貨幣收藏家所注目,也素爲收藏家視爲畏途。
解放後,整個中國僅有新疆博物館藏了幾枚這樣的金幣。1959年,上海博物館爲了弄來一塊薩珊王朝金幣提升檔次,多次向新疆博物館申請希望能送一個。礙於情面,新疆博物館才忍痛給了一個小小的、殘缺不全的金幣。由此可見,這種錢幣是何等珍貴。
薩珊王朝金銀幣

而杜維善收藏的薩珊王朝金銀幣之豐富,品種之齊全,研究之精到,堪居全世界同類私人藏家的首位。他向上海博物館捐贈的367枚金銀幣,其中金幣100多個,銀幣200來個,這些自然都價值不菲。據杜維善稱,60年代時,他賣掉了在臺灣的兩套房子,換成1000多萬臺幣(約240萬人民幣)才買下了兩枚金幣。按照這個物價,可以估算他捐贈的367枚金銀幣的總價值不會低於3個億。
除了捐薩珊王朝金銀幣外,杜維善還捐了大量的秦代半兩錢、五銖錢。從1991年起,他先後向上海博物館捐寶7次,貢獻古錢幣2128枚,金銀塊若干,這些古錢幣的價值大約爲18億人民幣。
杜維善先生在校正《五銖圖考》中的紕漏
上海各界人士紛紛讚揚杜維善先生反饋家鄉的愛國義舉,對此,杜維善看得很平淡,“所有在中國本土出土的古錢都是國家的財產,將來葉落歸根,應該回到中國去。”他說,“捐獻出來,就是方便以後的學者研究。”還表示:“我的人生有兩不願,一是不願在人們面前炫耀自己,二是不願讓人說我什麼都對。”正是因爲這種謙虛謹慎的精神,他給捐給上博的古錢幣都配上了仔細的說明,希望後人能指出他的疏忽與錯誤。
《絲綢之路古國錢幣》 杜維善著
對於杜維善捐贈的這批珍貴金銀幣,上海博物館闢出專室,全部予以陳列,並請杜維善撰文編印《絲綢之路古國錢幣》專冊,以廣流傳。杜維善捐獻的絲綢之路古幣,填補了上海博物館古幣收藏的空白,不但使上海博物館擁有的古幣超過全國其他地方所藏,而且使之僅次於美國波士頓錢幣博物館,居世界第二位。
杜維善、譚端言舊藏絲路古幣專室
不管怎樣,無償捐出10多億元的寶貝,這種胸懷還是鮮有人能做到。杜維善從未忘記父親的交待: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也做到了作爲中國人該做的事:讓中國的珍寶迴歸祖國。他的愛國之心令人感動,他的赤子情懷值得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