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的译介研究 歷史上第一個科學家,儒家最大的反對派,如今衛星都以他命名
歷史上第一個科學家,儒家最大的反對派,如今衛星都以他命名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墨子。諸子百家,大部分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但知道的多的通常都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對於墨子來說,一般給人的感覺都是神祕的,能說得上來墨子主張的,一般都是歷史愛好者以上級別的人了,很多人都只是聽過墨子的名字而已。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詳細聊聊墨家和墨子。
墨子,原名墨翟,出生在春秋末年,據說他是宋國貴族後裔,祖上是宋襄公的哥哥,但是墨子出生貧寒之家,並沒有感受過貴族世家的富貴生活。他創立了墨家學派,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科學家、哲學家。看看這些稱呼,是不是覺得非常高大上?科學家和哲學家,這樣的稱號在中國古代非常的少見吧,也正是因爲這個,導致墨子給人的感覺很神祕。
墨子是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這可是非常高大上的評語,上下五千年來看,也是獨一位了,可見墨子的學習能力和刻苦程度。甚至很多後世的學者戲稱墨子是穿越者,雖然是玩笑,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了他很多觀點的先進程度。
在平民家出生的墨子,少年時期做過木工,放過牛羊,可以說是從社會底層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布衣之士。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的思想文化出現了空前的開放和發展,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涌現出了無數的學說,也出現了無數的學術人才,諸子百家在當時誕生,從此引導着華夏文化不斷發展。
墨子起初也是學習儒家文化的,師從於孔子的徒孫,起初算是一位儒家學者,學習的是《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是墨子在學習儒家的同時,有了很多自己的見解。他開始批評儒家很多不接地氣的做法,例如喪葬禮儀、奢靡禮樂以及儒家對天道的認識等等,他覺得儒家華而不實,所以總結出了自己的道。從墨子和儒家的分歧來看,可以看出墨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認同儒家的仁愛,但是比儒家更接地氣,更容易得到社會底層百姓的認同和接受。
最終,墨子和儒學分道揚鑣,他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成立了墨家學派,從此,他開始以兼愛的學說遊走於春秋戰國時期。同時,墨子也變成了儒家學派的主要反對派,他以激烈的言辭抨擊春秋各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和諸侯國的暴政,抨擊儒家學派的假道學,僞君子,從此,墨子手下擁有了大批的農業、手工業者和寒門士子追隨他,在法家崛起之前,墨家便成了先秦時期學說和儒家對立的最大學派,百家爭鳴中,能夠和儒家一較高下,甚至在學術派別中有"非儒即墨"的說法。
有後世學者戲稱,墨家是華夏歷史上第一位黑社會頭目,雖然是玩笑,但是也從側面反應除了墨子的門徒之多,規矩之森嚴。墨子在遊走列國以後,對於輔佐君王之類的虛名已經徹底淡化了,他的一生只做了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廣收墨家弟子,傳播自己的學說,另一方面就是反對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墨子將自己的門徒組織在一起,建立了一個武功高超的社團組織,形式有點像現在正在打擊的黑社會組織,但是他們不欺壓百姓,而是專門針對那些諸侯國。他們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完整的思想綱領,每次行動都有自己的行動目標。
墨家的門徒都經過嚴格的訓練,每日辛勤勞作,自給自足,並且每日都進行武術訓練,以吃苦爲樂,經過墨子學說的洗腦和訓練,墨家門徒便成了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戰力非常強大的組織,在一些弱國的戰爭中,他們有着可以左右戰爭勝負的能力,再加上墨子的機械發明,墨子阻止了很多次小規模的戰爭的發生,並多次協助守城,留下了墨守成規的成語,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故事。
墨家學說有十大主張,分別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其中兼愛、非攻、尚賢、尚同時最爲世人所熟知的。他的兼愛學說來自儒學的仁愛,但是墨子將儒家的仁愛擴大到了更加廣泛的兼愛。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有道伐無到,墨家講非攻,從百姓考慮,主張消弭戰爭,給百姓安定的生活。儒家崇尚領導,而墨家尚同,主張大家取得統一的意見,更加人性化,主張用大衆的智慧解決問題,處處都透着人性化,這也是墨家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可以匯聚強大的力量的主要原因。
墨子更是華夏歷史上最早的科學家,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將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等整理爲學說的思想家,在戰國時期的墨子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這可以說是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他的著作《墨經》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理論,不僅涉及認識論、經濟學知識、邏輯學知識,還包含光學、力學、物理學、幾何學、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的自然科學知識,對很多問題闡述嚴密,立論準確,理論清晰,即便是對後世科學研究也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墨經》在古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珍品,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值得一說的是,《墨經》只是《墨子》一書的一個部分而已,他蜀中的小孔成像等等現代科技都在不斷研究的學問,更是稱得上博大精深,由此,可想而知墨子本人對於華夏歷史乃至世界發展史的重大貢獻。
說到這裏,很多人肯定會問,墨家這麼厲害,爲什麼到現在沒有了傳承呢?反而是墨家的對手,儒家最終引領了封建王朝的潮流?這裏小編要重點跟大家聊一聊了。
首先,墨子的主張不是從當權者的角度出發的,他保護的是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衆甚至是弱者的利益,所以他能夠聚集起來非常強大的勢力,廣收門徒,墨家在巔峯時期更是有數千墨者,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從人數上可能超過了儒家,但是墨家的沒有後盾,因爲他的非攻思想,導致了他不被強勢的利益羣體所接受,甚至會讓很多強大的諸侯國、皇帝視爲眼中釘,這就導致了他在廟堂之上無法長久。雖然他與儒家並稱爲顯學,但是不被當權者接納的學說,註定沒有辦法長久,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墨家的衰落。
其次,墨家嚴格的組織紀律,不同於諸子百家的其他學派,其他學派可以說鬆鬆散散,各自爲政,但是墨家的墨者,卻是不分地域、不分身份,全部聽命於墨家鉅子,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當權者非常忌憚,因此,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出手打擊這樣的不穩定因素存在,避免學派危機手中的權力。這是從政治角度上對墨家的威脅。

第三,墨家非常注重動手能力,不是那些眼高手低的名士可以比擬的。墨家是唯一重視科學的學派,而科學在當時被諸子百家稱之爲奇技淫巧,上不了檯面,可是恰恰是墨家用奇技淫巧發明的很多機械設備,對戰爭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幾乎所有華夏子弟都知道,木匠的祖師魯班發明了雲梯,使得古代戰爭的攻城戰有了飛躍的發展,但是卻不知道墨子發明的守城器械,卻將雲梯瞬間破解。掌握着戰國戰場上的高科技產品,墨家變成了強有力的武裝,這對軍事方面的影響力巨大,所以軍事角度上,也威脅着墨家的存在。
第四,墨家的非攻思想更是嚴重影響了墨家的人才發展,因爲非攻,所以墨家的人才幾乎時時刻刻要參與戰爭,他們幫助弱國守城,戰場上視死如歸,所以很多優秀的人才都把性命留在了戰場上,墨者的死亡率相當的高,很多墨子辛苦培養出來的人才,都不能延續到天下太平,學問的傳承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墨子死後,繼承者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再加上戰國時期墨家三分,被齊國、趙國、秦國分化、瓦解、收買、剿滅等等,這些都導致了墨家最後的消亡。
雖然墨家的傳承沒落了,但是墨子的思想卻沒有斷絕,墨子一書歷經數千年都沒有丟失,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墨子一書中記載了大量的可以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學問。直到新世紀,我國以"墨子號"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作爲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的衛星,國家將它取名"墨子號",更是表現出國家對墨子文化和思想的肯定,這顆衛星的發射,不但標誌着華夏子孫空間科學的研究進步,更是激發了華夏人民的文化自信,用實際行動告訴墨家先賢,後世子孫沒有忘記祖先們的艱苦努力,我們傳承了祖先們的優秀文化,更是把墨子的思想學說在世界發揚光大,將先賢們的文化精神繼承並且深入挖掘,讓他們更加光輝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