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翻译秋瑾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代
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空健羨、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
宁委涧,嫌金屋。宁映水,羞银烛。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笑林逋、何逊漫为诗,无人读。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赏析
“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国”。旧时文人常用梅象征一种高雅的精神境界,曾写下数不清的佳作。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沓浮动月黄昏”就被誉为能“曲尽梅之体态”。何逊作《早梅诗》也多为世人称道。
刘克庄任建阳令时,知道有一位姓范的建安人十分爱梅,不但在自己别墅周围种上梅树称之为梅谷,并且还自号为梅谷。有感于此,刘克庄便为其写了这首梅谷词藉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结构上,这首词上半阕完全通过衬托写梅。“骨冷”以下四句写月、寒、暮、竹、主人,系用梅谷的环境烘托梅的姿质;而在此之前的开头四句,却先用作者的“赤日黄埃”的环境来反衬梅谷的清幽,到“想主人”两句再用范尉对梅谷的钟情来衬托梅的可爱。总之,上片充分运用了衬托法写梅,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还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使用了前人的两个成句。
“几株幽独”化用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刘克庄虽只用了“几株幽独”四字,但可以启发人们联想到姜词的精彩描写。“想主人杖履绕千回”,撷自辛弃疾《水调歌头》:“先生杖屦无事,一日绕千回。”也是暗用辛弃疾对带湖的感情来衬托范尉同梅谷的关系。这两个典故的使用,既恰当又自然,十分成功。
在上半阕的衬托下,下半阕开始了对梅花的直接描写。“金屋”,“银烛”,“东邻姬傅粉”,均巧化典故。金屋、银烛是人间最豪华而又不免靡烂的享受,委涧、映水则是清寒而高洁的志趣。“出群风韵”写精神,实际上包含着“宁委涧”、“宁映水”的孤高;“背时装束”写外形,也象征著不合时宜的品质。这两句突出了梅花是高洁与不合俗流的完美同一。
以上六句在取舍中形成对比,盛赞了梅的神韵标格,也暗示出人的精神境界。最后四句描写世俗趋向,“竞爱”“谁怜”“笑”“漫”等词语渲染了世人的庸俗心理,对比之下,以梅谷自号的范尉及深情赋梅的作者的人格,也就表现得分外清雅。
“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这首词,处处可见梅的奇神秀骨,但想从中找出对梅的形、色、味等特征的具体描叙,却完全是徒劳的。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品味出绘“神”与绘“形”的关系来。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作者刘克庄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号后村,莆田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刘克庄的其它作品
○ 忆秦娥·梅谢了
○ 沁园春·梦孚若
○ 长相思·惜梅
○ 卜运算元·片片蝶衣轻
○ 清平乐·风高浪快
○ 刘克庄更多作品
相关文章
- 岳飞满江红诉怀朗诵 滿江紅(再至丹陽每懷務觀,有歌其所制者,因用其韻示王季夷、章冠之)
- 满江红岳飞古诗 满江红·实予始生之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满江红赏析 满江红・贺照国兄七秩寿诞
- 满江红翻译秋瑾 满江红·甫敬赋满江红,敬祝百千遐算·甫再拜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满江红岳飞古诗 满江红·寿江古心母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满江红翻译秋瑾 满江红·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太监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满江红 辛弃疾 辛弃疾《满江红(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太监)》原文及翻译赏析
- 满江红赏析 滿江紅(戊午二月二十四日會碧_·,三用韻)
- 郑板桥满江红思家 滿江紅(戊午八月二十七日進思堂賞第二木稚)
- 满江红翻译秋瑾 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广济仓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