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天培陈化成 清朝一本笔记,解开关天培之死隐情:清朝火炮质量太低劣?
清朝一本笔记,解开关天培之死隐情:清朝火炮质量太低劣? 1841年,英军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年逾六旬的关天培,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军攻入炮台之后,关

清朝一本笔记,解开关天培之死隐情:清朝火炮质量太低劣?
1841年,英军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年逾六旬的关天培,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军攻入炮台之后,关天培仍在战斗,最后一发炮弹袭来,最终关天培中弹牺牲。但关天培死而不倒,英军见「 ”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书写了另一段英雄传奇。 关于关天培死因,几乎没什么存疑,但关天培死亡之前的遭遇,却又充满了谜团。对此,清朝一本笔记,揭开了其中秘密,却反衬了清朝的无能! 关天培战死之后,在广州用马桶和女人尿迎战英军的参赞大臣杨芳,向道光皇帝上奏称,关天培之死,原因在于绿营做了汉奸,甚至故意让大炮火门透水,不愿向英军开炮,导致关天培战死。 奕山(《瑷珲条约》签订者),康熙帝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玄孙,道光皇帝的侄子,接替琦善主管广州军务之后,也上了一道密折,佐证了杨芳的观点。 虎门之失,夷船近在咫尺,兵丁并不点放炮位,各自逃走,提督关天培手斩数人,不能禁止,是以被夷炮打伤而亡。 所以,道光皇帝大怒,立即下旨严查,「 ”着即确切访查,不肯点炮及火门透水之兵丁,严密查拿,即行枭首示众,惩一儆百”。 难道关天培战死,真如杨芳、奕山等所云?清朝一本笔记揭开真相,却反衬了清朝的无能! 清朝文人梁廷楠,曾编写过《广东海防汇览》,林则徐督粤,闻名拜访,为林规划形势,绘海防图以进,对虎门之战直至甚多,他在笔记《夷氛闻记》中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关天培)手燃巨炮,忽至炸裂,兵无人色,皆走。 火炮突然自爆,官兵当场伤亡500余人,再加上没有战胜希望,所以绿营就此各自逃走,可见根源出在大炮质量低劣上,清朝无法制造靠谱的大炮。由于这一点过于丢脸,奏章里自然不能提及,因此就把绿营说成汉奸,不是火炮有问题,而是绿营不肯开炮。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战略性的炮台上,为何清军没有安装质量可靠的火炮? 其实,清军入关之后,固执的坚持「 ”骑射国本”,压制火器发展,所以200多年来,火炮技术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还有所退步,技术还是源于明朝仿制欧洲的红夷大炮。 1799年,嘉庆四年,清朝改造了160门明朝「 ”神机炮”,更名为「 ”得胜炮”。然而,试射之后却发现,新炮还不如旧炮打的远。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林则徐好友龚自珍,向林则徐献了一先进的秘密武器,最后发现却是明朝的火炮技术。 30年后,左宗棠西征新疆时,在明朝卫所遗迹挖出了200多枚开花弹,不禁感叹:「 ”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显然,从这一系列事件上可见,关天培所在炮台的大炮自爆,完全是清政府的无能。200多年来,对火器疯狂压制,最终在战略炮台上都只能安装质量低劣的大炮。 中国为何遭遇近代百年屈辱,从导致关天培战败致死的火炮来看,或许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从关天培死后,到1912年清朝灭亡,经历了70多年,但清政府却依然醉生梦死,除了有限的洋务运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让人简直难以相信。古人云,「 ”穷则变、变则通”,但在清朝却70余年几乎不变,这样的王朝,如今还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很赞哦! (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