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设部办公大楼历史

火烧 2021-07-01 05:58:00 1160
建设部办公大楼历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历史沿革1979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出通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代管。1982年5月4日,“

建设部办公大楼历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历史沿革

1979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出通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代管。

1982年5月4日,“国家城市建设总局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部分机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2]1988年5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撤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建设部”;并把国家计委主管的基本建设方面的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标准定额工作及其机构划归“建设部”。

2008年3月15日,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建设部”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设部办公大楼历史

二、中国智能化产业发展历史怎样查询

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几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

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

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原来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在“智能建筑”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行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的地方标准出台。对智能建筑划为三级,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至1996年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有497座,总计约1062万m2。

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在乌鲁木齐这样远离沿海的西才七边险也建造了智能大厦。

建设部在1997年10月发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这一规定中:界定了有关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建设部,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设计部门应是本工程的设计总体负责机构,设计负责人应对工程总体(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负全面责任。规定了任何智能建筑工程应在力:项时就应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经批准立项之后,即作为设计要求下达到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承包分项的系统集成商应在工程总体设计的指导下进行本系统的细化设计。系统集成商除系统的细化设计之外还要承担设备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以及交工后的维护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规定还指出智能建筑在竣工和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评估。评估为优秀者要进行奖励。这个管理规定应当说是政府关于智能建筑管理的第一个总令。对于罄顿市场和规范业界行为起了很好的作用。

此后。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个市场准入的标准,它将排斥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

1998年6月在建设部勘察设计司领导下成为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委员会,协助政府进行一些行业管理和推进智能建筑事业的工作/

三、中国智能化产业发展历史怎样查询

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80年代后几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

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原来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在“智能建筑”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行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的地方标准出台。

对智能建筑划为三级,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至1996年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有497座,总计约1062万m2。

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在乌鲁木齐这样远离沿海的西才七边险也建造了智能大厦。建设部在1997年10月发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在这一规定中:界定了有关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建设部,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设计部门应是本工程的设计总体负责机构,设计负责人应对工程总体(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负全面责任。规定了任何智能建筑工程应在力:项时就应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经批准立项之后,即作为设计要求下达到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承包分项的系统集成商应在工程总体设计的指导下进行本系统的细化设计。系统集成商除系统的细化设计之外还要承担设备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以及交工后的维护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规定还指出智能建筑在竣工和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评估。评估为优秀者要进行奖励。

这个管理规定应当说是政府关于智能建筑管理的第一个总令。对于罄顿市场和规范业界行为起了很好的作用。

此后。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

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个市场准入的标准,它将排斥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1998年6月在建设部勘察设计司领导下成为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委员会,协助政府进行一些行业管理和推进智能建筑事业的工作/。

四、改革开放后的建筑设计师有哪些

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43幢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和16位著名的中国当代建筑师。

这43座建筑物是:北京友谊宾馆、重庆人民大会堂、北京三里河办公楼、北京地安门旅馆、北京亚非学生疗养院、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新侨饭店、北京天文馆、北京中国建设部办公楼、北京首都剧场、西安人民剧场、长春体育馆、广州华侨公寓、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md纪念堂、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和平宾馆、北京儿童医院住院部、武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上海文渊楼、北京电报大楼、北京民航大楼、杭州航站楼、乌鲁木齐航站楼、兰州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馆、广州矿泉别墅、广州东方宾馆、广州白云宾馆、上海游泳馆、北京建国饭店、上海龙柏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南京金陵饭店、北京中国美术馆。 16位建筑师是:梁思成、戴念慈、张开济、林乐义、张镈、张家德、龚德顺、葛如亮、杨廷宝、华揽洪、冯纪忠、宋秀堂、黄玉林、哈雄文、魏敦山、莫伯治。

新时期中国建筑设计与创作的特点 新时期是建筑创作的春天,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设计管理方式由汇报综合式向个人负责制转变;施工管理上由独家经营到投标承包鼓励竞争的转变;建筑产品的商品属性正在得到恢复;建筑概念上开始重视环境;设计观念上开始承认“设计是灵魂”;建筑理论上,正在改变过去用政治理论代替艺术、经济和文化本身理论的状态。 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建筑设计品位逐步提高,其特征为:城市化、环境化意识和手法的加强;追求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化的加强;个性化、精品化的趋势;名家化、标志性的价值取向;后现代化、世俗化、商品化的加强;理论化、科学化的趋势。

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实例选介 对北京旧城改造模式的突破性探索的成功之作——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设计(吴良镛主持)。 该设计不仅有建筑技术、艺术的角度,而且有社会学、人居环境学、城市结构肌理的角度。

修缮尚可利用的建筑,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形成有机的整体居住环境,并因此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设计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重视建筑物设计的环境化、城市化的成功之作——上海龙柏饭店(张耀曾)、深圳南海酒店(陈世民)、华东电业管理大厦(刘思扬)、新疆人民大会堂(孙国城)、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马国馨)、上海外滩环境改造设计(邢同和)、烟台航站楼(布正伟)等,显示了第三代建筑师的成熟。

“尊重历史、尊重环境,为今人服务、为先贤增辉”的建筑作品——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关肇邺主持)。该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两个“尊重”和两个“为”,体现了对清华园历史和环境特色的尊重。

尽管新馆比老馆大3倍,却能“甘当配角”,成为前两期工程的老馆——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和中国前辈建筑家杨廷宝精心之作的续篇。 再现历史环境的作品——南京ze梅园纪念馆(齐康主持)。

该工程只有2200平方米,但在设计构思上实现了建筑环境的和谐和历史环境的再现。让新旧、今昔产生沿着新的结构关系,在用地肌理上产生沿着新的肌理特征,而且在空间位置和造型风格上,十分契合ze总理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性格。

为中国家族增光添彩的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之作——深圳华夏艺术中心(龚德顺、张孚佩)、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张锦秋)等作品的作者都被认为是中国的建筑设计大师。外国建筑设计大师的作品,如北京香山饭店(贝聿铭,美国)、上海商城(波特曼,美国)、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黑川纪章,日本)等,对于普及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艺术手法,引进新材料、新设备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良性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与海外建筑师的密切合作大量增加,更有助于这种影响的扩大和传播。 顾孟潮。

五、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所简介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设计所。

其前身是第一设计室,在六、七十年代主要进行科研项目和三线军工企业的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献身精神,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今天。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一所承接了大量的民用与工业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同时还在1988年到2001年间兼管上海分院。在上海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如上海人才大厦、浦东永华大楼等。

第一设计所是一个各个工种配备齐全的综合设计所,现有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26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9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人。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大型民用与工业项目的设计工作,尤其擅长办公、宾馆、教育、医院、体育场馆、商业及交通、通信等类型的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近年来更在居住类建筑及房地产项目的前期策划及包装、销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帮助许多开发商实现了事业的腾飞。

一所的主要设计作品如“西安民生百货大楼”、“西安联合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国家开发银行大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大厦”、“西部创业园”、“陕西省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中华世纪城住宅区”等项目已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标志性建筑。近年来一所不仅在设计产值方面有突出的业绩(2001年为全院设计产值第一,2002年为院生产状元单位,2004年设计实收创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再次成为院生产状元单位),在设计质量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获得过国家、省、部、市各级设计奖很多项。

如“3262长波发射站”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西安民生百货大楼”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西部创业园”获陕西省优秀工程二等奖。在住宅设计方面,我所设计的“中华世纪城”项目获国家建设部2004年西部住宅科技最佳户型奖。

一所尤其重视项目的后期配合与服务。在这方面有着极好的声誉,也为一所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设计任务。

我们第一设计所的全体设计人员愿与广大的业主一道共同开创美好、灿烂的明天! 二 所 简 介二所是一个同时拥有辉煌成就的过去和璀璨业绩现在的设计所,也是一个传承西北设计院企业文化并勇于开拓新天地的设计所。上世纪80年代全力熔铸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陕西广播电视中心、西北大学主教学楼、陕西财经学院主教学大楼、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期工程等设计作品。

进入90年代以后设计作品遍布全国,甚至走向海外。精心打造了陕西省电信公司网管大楼、陕西移动公司全球通大厦、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区二期扩建工程、陕西省教育学院新校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综合楼、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长安科技产业园区、西安第四医院病房楼、榆林机场航站楼、陕西环保大厦、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深圳龙岗区建设大厦、广州华夏奇观大佛阁、宁波华联大厦、青海省农业银行、宁夏中卫第一高级中学、山西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处办公楼等设计作品。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磨合、吐故与纳新,二所已成为一个专业齐全、优势突出、经营稳定、朝气蓬勃的设计集体。在大型公建、超高层、大跨度、钢结构、智能化、科技含量高及技术难度大的建设项目上突显优势。

作品已涉及通信、金融、交通、科研、教育、体育、医疗、旧楼改造以及商业综合等领域。尤其近几年在居住社区的设计方面卓有建树,完成的作品有:鑫龙天然居二期工程、天地源曲江首府、金地紫荆花园、和平房地产世贸大厦、双鱼花园、豪盛花园、宁夏中卫世纪花园等等。

第二设计所拥有教授级高工3名,高级建筑师5名,高级工程师15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5名,一级注册工程师8名。并拥有全国建筑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给排水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制冷委员会委员等一批学术带头人。

经过全所的共同努力,精心设计、诚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信誉与业绩。设计作品获建设部优秀设计奖3项,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1项,陕西省优秀设计奖7项,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奖8项,科技进步奖1项,每年度均有多个项目获得本院优秀设计奖。

二所是一个团结向上、能打硬仗的设计团队。2000年荣获中共陕西省建设厅党组授予的“先进党支部”称号,荣获2003年度本院“生产状元”称号。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形势下,二所将立足科技进步与创新,打造新的强项优势。将以饱满的热情、过硬的技术、真诚的服务迎接新的挑战。

第四设计所是一个专业设置齐全,人员配备合理的土建综合所.其严格的管理体制和务实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所的生产经营连续五年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大家爱岗、敬业,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

四所是一个开拓创新成绩卓著的团队。所内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各个专业工程师。

近年来完成了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如陕西省防疫站科研楼、经发大厦、西安海关综合楼、二炮工程学院综合接待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