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应交增值税的分录 月末怎样进行增值税的结转?
月末怎样进行增值税的结转?
月末怎样进行增值税的结转?
只有月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增值税贷方余额时,结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借方有余额的,表示有留抵税额,不需要结转。增值税各明细科目的余额不结转,只是记录本年度度各科目的明细资料,以便编制主要税金应交明细表。
1、结时转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不是登记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的,它不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三级科目,而是应交税费明细账的二级科目 。

月末结转增值税的问题
月末进行增值税的结转
应缴税金—应交增值税其科目下面的所有明细,比如: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等,
1. 要根据期末应缴增值税贷方余额转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转出科目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发生时做: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2.借方有余额的,表示有留抵税额,不必结转。
增值税各明细科目月末 余额不结转
当有预缴增值税时,月末结转未交增值税怎么转?
月末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0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000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10000
8月初交税做: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月末结转未交增值税问题?
你说的: 借:应交税费——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这个分录应该是 借: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转出未交税金 贷:应缴税费--未交增值税(这个科目另外记,不是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下边的子目) 如果是手工记账,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科目的余额不要管他。 如果是财务软体记账,年末应将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里面的所有科目做相反的方向,把余额结转平,不要在往下年结转了
当月开票并已上缴增值税,月末怎样结转
企业财务一般在月份终了,对应交税费科目的处理是:
1.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2.当月上交本月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
贷;“银行存款”科目。
3.“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尚未抵扣的增值税。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反映未交的增值税。
增值税月末一定要结转吗
教你一个办法,可以不需要每月结转:
在应缴税金科目下设三个专户;
一,增值税进项专户。
二,增值税销项专户。
三,增值税已缴专户。
每次记帐你只要把发生额对应地记入以上专户,月末分别结出余额,平常就不需要结转余额。只需在次年抄新账时把[二],[三]账户余额并入[一]账户中就行了,这样做比较简便,也更清楚。
关键是,在总帐上,增值税的借贷发生额是相互抵销掉的,每月在分类明细帐空转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月末是否需要结转增值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1.月末,无需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的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原明细科目(包括“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在内)余额在年中各月月末予以保留。
2.月末,增值税经计算为应交的,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次月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月末,增值税经计算为多交的,则: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收到退库时(抵减以后期间应交增值税的,无需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4.月末,增值税经计算为期末留抵税额的,则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有专门的账页,是多栏式的,其中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余额等。
1、发生销售时,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
根据当月实际发生逐笔登账,月末累计。
2、购进原材料时,借:原材料
借: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同样根据当月实际发生逐笔登账,月末累计。
3、如果当月有进项税额转出,
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应付福利费等)
贷: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到月末,如果余额在贷方(既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说明本月应交增值税额,在次月10日前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到月末,如果余额在借方,说明还有留抵,暂时就不用缴税了,待以后实现销项税额大于留抵数时(也就是以后月份)再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