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市博物馆官网青铜一级 陕西周原博物馆,是领略西周青铜文明的大课堂

火烧 2022-04-14 05:17:14 1065
陕西周原博物馆,是领略西周青铜文明的大课堂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我们要知道一个地方的过去,博物馆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周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他们留下了什么,周原博物馆不能不去。 位于陕
市博物馆官网青铜一级 陕西周原博物馆,是领略西周青铜文明的大课堂

陕西周原博物馆,是领略西周青铜文明的大课堂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我们要知道一个地方的过去,博物馆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周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他们留下了什么,周原博物馆不能不去。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的宝鸡市周原博物馆,是一座建立在周原遗址考古发掘基础上的遗址类博物馆。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在周原遗址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 作为古公亶父帅族南迁之后的常驻地,周原遗址承载着周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的生存信息。西汉以后,周原遗址先后出土了大量珍贵,精美的西周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发现了西周大型建筑遗址。 《诗经•大雅•绵》中颂扬了古公亶父带领周人开创基业的功绩。「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是呀,周原土地肥沃,民风淳朴,鲜草如饴。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古公亶父开创了「 ”赫赫宗周”(《诗经•小雅》)。时间汤汤而过,西周被西戎步步逼近,不得不向东迁徙。周原逐渐隐没在黄土之下。 八百多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到了汉宣帝刘询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有人在美阳发现了「 ”尸臣鼎”,鼎上有32个铭文,记载了尸臣受周王赏赐,子孙记载了他的功绩。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件事情,有意思的是,西汉张敞还对这件器物进行了研究考证。 到了北宋,在陕西扶风又发现了「 ”伯庶父簋”「 ”东宫方鼎”等八件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礼村发现了「 ”大盂鼎”「 ”小盂鼎”;道光二十二年在董家村发现了「 ”毛公鼎”,镌刻着497个铭文,记述了毛公为周宣王治理内政的功绩,这是在周原发现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在经过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流转之后,1948年,被国民党带到了台北故宫。 清光绪年间,在陕西扶风任家发现了「 ”大克鼎”「 ”小克鼎”等。此后,还发现了「 ”大丰簋”等器物。 新中国成立后,周原不断有新的发现。1960年,在扶风县齐家村发现了青铜器窖藏,出土「 ”几父壶”「 ”柞钟”等39件青铜器;在扶风召陈发现有「 ”散伯车父”等21件铜器窖藏。1963年,在扶风齐家村发现 有「 ”日己方尊”「 ”日己方彝”「 ”日己觥”等青铜器窖藏。1974年,在陕西扶风强家村发现的窖藏出土了「 ”即簋”「 ”师丞钟”等八件器物。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出土了「 ”卫盉”「 ”九年卫鼎”等三十七件器物。1976年,在陕西扶风庄白村南的青铜器窖藏中有「 ”折觥”「 ”商卣”「 ”商尊”「 ”史墙盘”「 ”折方彝”等一百多件青铜器(其中七十四件带有铭文)。 周原之所以发现大量青铜器窖藏,是因为犬戎侵入,贵族们没有办法把这些重器带走,只好忍痛割爱、匆匆掩埋,或许还希望日后能够卷土重来,享受这些财富。 然而,时间犹如风卷残云,西周贵族的那点希望化成了泡影。 仓皇出逃前的隐藏行动,保全了这些重器不被侵吞,没有早早流失。恰好,这成为我们了解西周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 周原遗址是名副其实的「 ”中国青铜器之乡”。 多年来,文物部门对周原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勘探发掘面积超过八万平方米,发现了召陈村大型建筑遗址,凤雏大型建筑遗址,云塘大型建筑基址以及冶铜作坊基址、黄堆周人墓地等。除出土大量青铜器外,还发现了不少陶器、玉器、甲骨和建筑材料。 1988年,周原博物馆建立。博物馆收藏周原地区出土的文物一万多件,尤其是以史墙盘、折觥、三年兴壶、十二年兴壶、兴盨、二式兴钟、三式兴钟等为代表的青铜器,这些器物已经成为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物,影响很大。 博物馆收藏的玉璋、玉璧、玉环、玉璜、玉蝉、玉鸟、玉圭等美轮美奂。 周原博物馆是了解西周生活和青铜文明的大课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