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批判 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
宋初名臣趙普一生曾先後三次做宰相,從政五十年。可其實,趙普的仕途卻一波三折,並不順利。很多人說趙普不學無術,儒家經典《論語》也就只讀了一半,那身爲一國宰相的趙普難道讀書只是擺擺樣子,真的就只讀了半部論語就能治理天下了嗎?
趙普本人爲官期間精通吏道,官場的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可起初他並不是一個很懂得學術的人。趙普原本是淮南滁州的一名鄉村教師。直到五代後期,趙普在滁州鄉下對村裏的學童教書,授課的範圍想必也不出《論語》,自己只知 道《論語》,也就不足爲奇了。公元956年,爲了爭奪淮南江北地區,後周大將趙匡胤率領大軍與南唐守軍在滁州打了一場惡仗。這場戰爭由於得到了趙普的“襄贊定策”,趙匡胤大獲全勝,這爲他日後的帝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從此以後,趙普便被趙匡胤視作心腹,始終追隨這趙匡胤建功立業。宋朝建立後,趙普參與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又輔助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了南中國,爲大宋王朝立下卓越的功勳。到了宋乾德二年(964年)趙普被任命爲宰相,晉封爲韓王。
北宋初年之所以要實行“文臣治國”。是因爲在五代時期,主弱臣強,掌握重兵的將領左右政局,這會對皇位構成非常大的威脅。趙匡胤以此起家,深知其中的隱患。皇上趙匡胤多次勸趙普要好好讀書,趙普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對他的輕視。趙普自從聽了皇上的勸告以後,從此便手不釋卷。《宋史.趙普傳》中記載,趙普一下班回家,就關上屋門,打開它的書箱來讀書學習。大家對趙普所讀的書也很感興趣,在趙普年老體衰病逝死以後,大家打開他的書箱看看箱子裏究竟有些什麼書,就只發現了《論語》這一部書。那趙普難道每天就只讀這一部《論語》嗎?
趙普死後,宋太宗趙匡義爲他立了神道碑---“太宗皇帝御製太師魏國公尚書令真定王神道碑”,並且親自在碑中題字。所題之字對趙普一生的評價非常高,碑中所寫道:“性本俊邁,幼不好學。及至晚歲,酷愛讀書。經史百家,常存几案,強記默識,經目諳心。碩學老儒,宛有不及。既博達於古今,尤雅善於談諧。”在宋太宗筆下的趙普,早年不愛讀書。至其晚年手不釋卷,博通經史百家,沒有他不讀的,最後甚至達到“碩學老儒,宛有不及”,老年後的趙普,文化修養大有提高。甚至那些讀了一輩子書的讀書人在某些知識方面還趕不上趙普。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所著,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儒家經典,在我國古代的讀書人當中非常普及,在唐代以前長期作爲兒童啓蒙課本使用,直到南宋以後,《論語》的地位才空前提高,成爲科舉的必考內容,讀書人甚至可以達到倒背如流的程度。關於“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學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論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趙普一生曾經三次做宰相,在他第二次做宰相的時候,正是宋太宗趙匡義時期。他一擔任宰相,就有很多人老攻擊他,說他是山東人,不愛讀書,所學的也就是一部《論語》而已。宋太宗趙匡義便問趙普是不是這樣。趙普很生氣,回答道:“不錯,我平生所知道的知識,都在《論語》裏,我用《論語》的一半輔佐太祖平定了天下,我也能用另一半來輔佐您,保證天下的太平。”趙普的這個回答多半帶有心中的怨恨,這便是我們熟知的“半部論語治天下”話的由來。後人往往把趙普的這一句牢騷話斷章取義了。
- 上一篇
house什么意思中文 pebbly braided river是什么意思 pebbly braided river的中文意思
e ly raided river是什么意思 e ly raided river的中文意思 砾石质网状河, e ly raided river 砾石质网状河, raided river 分叉河流,
- 下一篇
遇不遇者时也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扬。每恨蒹葭傍芳树,多惭新燕入华堂。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唯有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