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有后代在现代吗 李柷的后人,李柷是武则天的后代吗

李柷的后人,李柷是武则天的后代吗
李柷是武则天的后代吗
李柷是武则天的后代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 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李柷即位。在位期间,并无实权,一切政事由朱全忠决策。 李柷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终年17岁。后唐明宗李嗣源追谥其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唐哀帝有哪些子孙后代
唐哀帝李拀,904年登基,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没有子女。
唐哀帝李柷(chù)(公元892-908年),初名李祚,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最后一个皇帝。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封辉王。天祐元年,朱温弑唐昭宗,立13岁的李柷为皇太子,于柩前即位,是为唐哀帝。天佑四年春正月,朱温逼迫唐哀帝下诏于二月行传禅之礼,将帝位禅让给朱温,奉朱温为帝。朱温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温封唐哀帝为济阴王,迁居曹州。次年,朱温派人将唐哀帝杀死。请问唐哀帝中的哀帝是后人起的吗?
是的正如你说的
李柷(公元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原名李祚,史称“唐哀帝”。 他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除武则天(武周皇帝)以外),公元904年9月27日-公元907年5月12日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后唐明宗李嗣源改哀帝的谥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哀帝是古代帝王的一个谥号,先后有汉哀帝刘欣,晋哀帝司马丕和唐哀帝李柷。 参考:《旧唐书·哀帝》唐哀帝果然人如其名,李柷在位3年就被朱温篡位,17岁发生了什么?
哀帝是李柷死后的谥号,在位时是没有这个称号的,估计是因为命运比较衰,所以才被称为哀帝。13岁即位,16岁被毒杀,问题里说的17岁应该指的是虚岁。至于17岁时发生了什么,当然就是发生了哀帝被杀事件。
唐哀帝的一生其实很平淡,毕竟他一共只活了16年,都没成年就被杀了能有多少故事。不过从这里能看出来,生在帝王家也要赶上个好年头才行,不然一不留神就成了亡国之君。
哀帝本名李祚,当了皇帝后可能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于是换成了柷(音同处)。他的老父亲唐昭宗李晔被杀后,估计是因为他年纪小,比较好摆弄,所以才会被架到皇位上。
哀帝在位时,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是朱温,原本是叛军头领,后来可能是发现这伙叛军也没啥前途,于是就投降了朝廷,跟着朝廷转头就去攻打自己原来的战友,当时的皇帝唐僖宗一看这人行啊!很忠诚嘛!于是就赐名全忠,于是朱温也叫朱全忠。
可惜朱温根本就是个白眼狼,骨子里一直想的都是怎么能爬到更高的位置上。所以,他一直都在伺机而动。终于在哀帝时期,成功了。
其实哀帝之前朱温就已经掌握了大权,只不过当时还有一些忠于唐王朝的大臣,所以没好直接动手,而是把哀帝扶上王位。然后借机会把那些忠诚的老臣都给干掉了,一共杀了三十多个朝廷高级官员,史称“白马之变”。
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后,朱温大脚一抬,把哀帝也给干掉了。当然了,天道好轮回,上天饶过谁?朱温自己当了不过六年皇帝,就被自己的亲儿子给宰了,对老李家来说,这也算是报应了。
大唐的亡国之君,为何亡国之君的子孙却一代胜过一代,后来还在海外建国?
因为他们自己十分努力,而且也有经商头脑。这个亡国之君是李柷,当时他也挺惨的,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唐朝已经没什么活力了,但是那时候朱温觉得自己篡位不能太明显,于是就把这个十三岁的李柷扶上了位。李柷即使有雄心壮志,面对这一堆烂摊子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李唐延续香火,所以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有了孩子,而且给孩子取名为李熙照。
没几年,朱温还是篡位了,李熙照在堂叔的保护下一路南下躲在了福建的深山老林里。他在这里为李唐留下了血脉。到了南宋,这一脉出了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李火德,他带领李氏的后人定居在了福建上杭,而且自己也曾在南宋朝廷做官,他想要振兴李氏一族。
李氏后人在这么多年里,一直努力生活,勤勤恳恳,有的成为了有名的商人,有的通过科举入仕,可以说是鼎盛时期了。在这些人里面有一位叫做李光耀的人非常出名。当时“下南洋”成为热潮,他的祖父带着家人一起来到海外做生意,因为他们非常有头脑,所以在国外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李光耀一出生,直接就是全家人的希望。
到了上学的年纪,李光耀直接进入了贵族学校,学习英国礼仪。李光耀为人聪明,又十分有政治头脑,几年后,他带领新加坡脱离了马来西亚的统治,宣布独立。李光耀也因此成为了新加坡的“国父”。李唐后人在海外建国,也算是完成了先祖的遗愿了。
唐朝皇帝李旦的后代列表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后代(66)武则天(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