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概要 郑樵的著作概要
郑樵的著作概要
郑樵的著作概要
《尔雅注》三卷。存。
按: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载:“南宋诸儒,大抵崇义理而疏考证,故樵以博洽傲睨一时,遂至肆作聪明,诋諆毛郑。其《诗辨妄》一书,开数百年杜撰说经之捷径,为通儒之所深非。惟作是书,乃通其所可通,阙其所不可通。文似简略,而绝无穿凿附会之失,於说《尔雅》家为善本。”郑樵自序有云:“樵酷爱其书,得其法度,今之所注,只得据《尔雅》意旨所在,因采经以为证,不可叛也。”此书有汲古阁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侯官郑氏己亥刊巾箱本,嘉庆间黔中刊本,郑垣刊大字本及《四库全书》抄本。
《诗传》二十卷。
《诗辨妄》六卷。存。
按:本书所谓辨妄者专辨毛诗三妄。据《朱子语类》卷八十有云:“《诗序》实不可信,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诋《诗序》,其间言语太甚,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始疑之,后来仔细看一二遍,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原书已佚,顾颉刚有辑本。
《书辨讹》七卷。
按:《直斋书录解题》载:“其目纠谬四,阙疑一、复古二。凡七卷。”顾颉刚疑为《诗辨妄》之异名。
《诗名物志》。
《运祀仪》。
按《上宰相书》作《运祀议》。
《器服图》。
按:《献皇帝书》记列入未成书。
《乡饮礼》七卷。
按:《宋史艺文志》有载“经·礼类”。
《乡饮礼图》三卷。
按:《宋史艺文志》有载:“史·仪注类。”
《春秋考》十二卷。
按:《直斋书录解题》载有:“《春秋传》十二卷、《考》一卷。”《宋史艺文志》载有“十二卷。”《寄方礼部书》载有“二十卷”。
《春秋地名谱》十卷。
《春秋列国图》或作《春秋地名图》。
《名物注释》
《象类书》十一卷。
按:《文献通考》云郑樵推王安石《字说余绪》,作《象类》之书,“□约而归于六书,象形类六百八,指事类百七,会意类七百四十,转注类三百七十二,谐声类二万一千八百十,假借类五百九十八。”
《石鼓文考》三卷。
按:《直斋书录解题》有云:“其说以为石鼓出于秦,其文有与秦权合者。”《福建通志》也载:“樵说证据甚确可从。”
《石鼓本经》。
按:《莆田县志》有记载,吴怀祺疑即为《石鼓文考》。
《续汗简分阴之类》。
《字始连环》二卷。
《书考》六卷。
按:《献帝书》载有“经旨类。”《宋志》载有“小学类。”
《梵书》三卷;《论梵书》一卷,有的版本为三卷(此或为同一书。据考证,《论梵书》可能即《通志-六书略》中的《论华梵》上中下)。
《六书证编》。
《音谱释文》。
《经纬韵》。
《六书谱》。
《通志》二百卷。存。
按:据《四库全书著作提要》有载:“通史之例,肇于司马迁。故刘知几《史通》述二体,则以《史记》、《汉书》共为一体。述六家,则以《史记》、《汉书》别为两家。以一述一代之事、一总历代之事也。其例综括千古、归一家言。非学问足以该通,文章足以容铸,则难以成书。梁武帝作《通史》六百二十卷,不久即已散佚。故后有作者,率莫敢措意于斯。樵负其淹博,乃纲罗旧籍,参以新意,撰为是编。凡帝纪十八卷、皇后列传二卷、年谱四卷、略五十一卷、列传一百二十五卷。其纪传删录诸史,稍有移掇。”又有载:“其平生之精力,全帙之著华,惟在二十略而已。一曰氏族、二曰六书、三曰七音、四曰天文、五曰地理、六曰都邑、七曰礼、八曰谥、九曰器服、十曰乐、十一曰职官、十二曰选举、十三曰刑法、十四曰食货、十五曰艺文、十六曰校雠、十七曰图谱、十八曰金石、十九曰灾祥、二十曰草木昆虫。其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为旧史之所无。”又有盖宋人以义理相高,于考证之学,罕能留意。樵恃其该洽,睥睨一世,谅无人起而难之。故高视阔步,不复详检。“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评有:“郑樵生千载后,慨然有见古人著述之源,而知作者之旨,不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若郑氏《通志》,卓识名理,独见别裁郑樵简介,古人不能任其先声,后世不能出其规范,虽事实无殊旧录。”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有云:“宋郑樵生左(丘明)、司(马迁)千岁之后,奋高掌,迈远蹠,以作《通志》,可谓豪杰之士也。”
按:《通志》版本较多。有元至治二年(1322)刊本、明刊本、清武英殿刊本、咸丰间崇仁谢氏仿武英殿版本、浙江书局本、《四库全书》抄本及商务印刷馆影印十通本。
《通志略》五十二卷,存。
按:存世是单行本。有明陈家夔刊本、清乾隆刊本、嘉庆长洲彭氏刊本等。有即《通志》的二十略。《四库全书》作五十卷。
《通志叙论》二卷。(或即《通志总序》。二卷,未知其详)。
《百川原委图》。
《郡县迁草志》。
按:《献帝书》入“本成之书。”《寄方书》有郡《县改更》,或即此书。
《氏族图》。
《姓氏论》。
《氏族源》。
《氏族志》五十七卷。
按:《献帝书》入“未成之书。”
《改姓录》。
按:以上五类即所谓“谱系类五科书”。
《氏族韵》。
按:有《氏族源》、《氏族韵》等书。凡七十卷。
《集古系时录》十卷。
《系地录》十一卷。
按: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大抵因集古之旧而详考其时与地而系之,二书相为表里。”
《谥法》三卷。
按:《直斋书录解题》云:“上卷序篇,中篇谥二篇,下卷后论四篇。”
《图书志》一卷。
按:《直斋书录解题》:“《志者》,益述其著作之意。”
《夹漈书目》一卷。
按:宋李俊甫《莆田比事》卷三有载:“郑樵《夹漈书目》五十八部,五百九十余卷。”又按:《直斋书录解题》即“郑樵记其生平所著之书。”
《群书会记》三十六卷。
按:《直斋书录解题》云:“大抵记世间所有之书,非必其家皆有者。”
《校雠备论》。
《图谱有无记》二卷。
《亡书备载》。
按:《献帝书》入未成之书。
《书目正讹》
《求书阙记》七卷
按:《艺海珠尘》称其作于绍兴十七年。
《求书外纪》十卷
《刊谬正俗跋》八卷。
按:《玉海珠尘》入《小学类》。《宋志》入“子·儒家类。”
《鹤顶方》二十四卷。
《本草外类》一策五卷。
《食鉴》四卷
《本草成书》五策二十四卷。
《采治录》
《畏恶录》
《分野记》
《大象录》
按:据《上宰相书》,此书与《分野记》为《天文志》主要内容。
《补正王希明步天歌》
《慧星议》

《天文横图》
《十说》二卷。(一作《集说》)。
按:《宋志》记载:“子·杂家类。”
《集说》
按:《县志》载“小说类”。此书或与《十说》为一书。
《该典》
《种果说核》。(清张琴《县志稿·艺文志·杂家类》著录)。
《系声乐府》二十四卷。
按:《宋志》有载为《系声乐谱》。
《乐府谱序》
《诸书序略》或作《诸经略》。
《溪西文集》五十卷。(《莆阳比事》卷三即说《溪西文集》十五卷。)
《经旨类》(《莆阳比事》卷三有“《经旨类》七种。”)
《礼经奥旨》一卷。存。
按:《四库全书著作提要》卷二十五有:“旧本题宋郑樵撰。考其文即《六经奥论》之一卷也。《六经奥论》本危邦辅讬之郑樵。此更伪中作伪,摘其一卷,别立旧书名以炫世。曹溶漫收之《学海类编》中,失考甚矣。”
《六经奥论》六卷。存。
按:《四库全书著作提要》有载:“旧本题宋郑樵撰。今观其书,议论与《通志略》不合。樵尝上书自述其著作,胪列名目甚悉。而是书曾未之及,非樵所著审矣。后昆山徐氏刻《九经解》,仍题樵名。”
按:该书有明刊本、通志堂经解本、经苑本、藤花榭本、蔡氏刻本及《四库全书》抄本。
《夹漈遗稿》三卷。存。
按:据《四库全书著作提要》有:“其集自陈振抄《书录解题》以下亦皆不著录。此本前后无序跋郑樵简介,不知何人所编。上卷古近体诗五十六首。中卷记一篇、论一篇、书二篇。下卷书三篇。其诗不甚修饰,而萧散无俗韵。其文氵晃漾恣肆,多类唐李观、孙樵、刘锐。在宋人为别调。……然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
按:版本有《四库全书》抄本、艺海珠抄本、李渊海本氏。
《二郑诗集》。郑厚、郑樵同撰。
《二郑遗稿》。郑厚、郑樵同撰。存。
按:《二郑遗稿》原清张琴所辑。现存莆田市图书馆。
《动植志》。
按:《献帝书》入“未成之书。”
《辨体》。
《归正官制》。
按:《县志》载“又尝讨论《归正官制》,为书三卷。”《辛巳亲征录》载“请修《正隆官制,比附中国秩序》。”或即此书。
《分音》。
《类韵》。
按:张须合《分音》、《类韵》为一,《分音类韵》。
《字书》。
按:《献帝书》列入未成之事。《寄方书》未确切说是否成书。
《音韵》。
按:《寄方书》作《韵书》与《分音》为一。《献帝书》或作《音读》。未入成之书。
《音韵释文》。(《莆田县志》有著录)。
《纬韵》。(《莆田县志》有著录)。
《韵目录》一卷。
《集古系时录》十卷。
按:《献帝书》谓此书以亡书所得。《上宰相书》谓校雠之集。”《宋志》入《史·目录类》。
《集古系地录》十一卷。
按:《直斋书录解题》称此书与《集古系时录》:“大抵因集古之旧,详考其时与地,二书相为表里。”
《图谱志》
按:《天文略天文序》有载:“臣旧作《图谱志》,谓天下之大学术十有六皆在图谱。”
《通志六书略》。即《通志》的《六书略》单行本。
《上殿通志表》。(《县志》中存)。
《乐府四怨》。(《县志》卷六)。
《跋寿峰丛桂堂记》单篇。存,见《县志》卷七。
《邑大夫丘君生祠记》单篇。存,见《县志》卷七。
《剑南丛桂录序》
《夹漈听泉记》单篇。存。见《竹林溪集》卷二十九。
《说字》单篇。存。见《竹林溪集》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