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八十新郎十八新娘 新郎出上一联:十八年前不谋面!新娘的下联让新郎脸羞红
新郎出上一联:十八年前不谋面!新娘的下联让新郎脸羞红
我们知道在我国的传统的历史中,涌现出了很多的物质文明,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这些精神文明在很大的一方面流传到现在。对联算得上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文化。虽然对联的历史并没有太长,但是对联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

在现代很多人对对联并不是很熟悉,毕竟对联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的。根据史料记载,对联最早的时候是战国时期,当时的蜀国皇帝在自家门前写下一对桃符,寓意着来年的丰收。皇帝的这种做法引来了当时很多人的效仿。于是对联的分支春联也就传开了,不过当时并没有对联这样的称呼,而是被称作桃符。
其实对联得到发展的时期还是得到明朝时期,当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一个文化上的乞丐皇帝,但是即便是乞丐皇帝,他对对联可谓是喜欢的不能再喜欢了。他本来有着微服私访的习惯,每到一处地方,灵感来的话都会要求自己的随从拿出纸笔,来记录自己的灵感。在明朝有这样一个男子,他也是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男子。
可是在他看来自己的未来的妻子必须要和自己有相类似的才华。可是当时的条件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够衡量出一个人的才华,这件事情也是把男子给难坏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子的年纪也就越来越大,像别人家这个年龄,孩子都可以帮着干活了,可是他还是孤身一人,让父母也是非常的着急。
于是父母就想到了一个对联招亲的办法,通过对联招亲来选拔自己的儿媳。父母通过一些大师来挑选对联,然后召集当地有才华的年轻女子来试一试。果然有一位女子脱颖而出。可是当父亲把儿媳迎接进门的时候,儿子也就勉强答应了,可是在结婚前的一天夜晚,儿子就找到了这个准新娘。
自己就来试一试这个女子的才华。于是随口出了一个上联:十八年前不谋面。谁知道新娘听闻话语之后片刻的思索之后说:二三更后便知心。新郎听完,脸羞涩的红了起来,原来新娘的才华这么高,看样子父母并没有看错人。次日两个人就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