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伯尔小说中的创伤主题

海因里希·伯尔小说中的创伤主题
【摘要】:海因里希·伯尔作为197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文学创作不仅与整个20世纪社会的全方位发展紧密相连,全面展现和批判战争的残酷、荒谬、非理性,尤其是对长久折磨全体德国人的战争创伤经历及其所带来的创伤记忆,有着深刻的表现。本文通过对伯尔在小说中创伤主题的解读海因里希·伯尔简介,揭示作家创作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现实人类境遇和前途的关注及忧虑。绪论首先对伯尔的生平创作和国内外伯尔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在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立论,明确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创伤文学的发展,相关理论及伯尔的生平经历与其创伤书写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具体结合伯尔的作品,解读其中人物在战争中遭受的精神创伤。第一节分析伯尔作品中的人物因战争而理想破灭,生无可恋;第二节分析伯尔作品中的人物被纳粹的宣传所蛊惑从而走上战场,罔送性命;第三节分析伯尔作品中的人物被战争所裹挟,做出痛苦而无奈的人生选择。第三章分析德国普通民众在战争中遭受创伤后对其战后生活的影响。第一节主要分析战后德国家庭中破碎的家庭记忆海因里希·伯尔简介,尤其是孩子在失去父亲和母亲的关爱后,心理出现了巨大的空虚感,现实生活也无比艰难;第二节主要分析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德国女性的精神创伤及其对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揭示战争就是一个不断制造寡妇的工厂;第三节通过比较伯尔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对历史和战争的看法,阐释伯尔本人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并结合德国的历史与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创伤记忆,分析伯尔小说中创伤主题的价值意义。伯尔对创伤记忆的不断追问不仅是为了重新揭开过去的伤口,更是为了以其强烈的忧患意识,极力揭示战争的残酷、非理性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破坏,提醒现代人牢记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