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花间派 温庭筠简介 一生坎坷的“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简介 一生坎坷的“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图片这是一张温庭筠图片,图中的温庭筠吹箫吟诗,自由潇洒。
温庭筠图片整幅图由黑色线条及温庭筠诗句组成,看起来简洁却又不失端庄大气。仔细看这幅温庭筠图片不难看到作者笔下的线条时而粗时而细,让人物更有立体感。这幅图画的是温庭筠吹箫的样子,他坐在石头上,表情温和,动作优雅,令人们看到这幅图仿佛耳边就环绕着隐隐约约的箫声,看到这幅图就立刻能看出温庭筠是一个书生,是文人墨士。温庭筠敏而好学,刻苦钻研,精通诗词音律。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数次没有中举。现今考证,温庭筠年近四十开始应考,失利,最后连省试也未能应试。到唐懿宗大中九年,温庭筠因扰乱考场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在考场帮助他身边的考生,因此考官温庭筠区别对待,命温庭筠在帘前应试。这次温庭筠还是没有中举。考场救人,实属不当,但因此也显示出了温庭筠的才干。这体现出温庭筠为人义气,这是这张温庭筠图片中看不到的内容。而这张温庭钧图片最大的特点是这幅图看起来简洁,生动。而这样一幅只是用一些没有色彩的线条体现出来的图片,让世人更深刻的认识了温庭筠。温庭筠被称为相信只要是学习过古诗词的人,都知道,很多的诗人词人都被后世冠以各种称号,以赞誉他们对我国的诗词所做出的贡献。那么,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温庭筠被称为什么呢?
温庭筠画像温庭筠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同样也是一位词人。温庭筠在是唐代作词最多的人之一,此外,温庭筠还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所以,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鼻祖”。花间派多以温婉动人,华丽柔和的辞藻来描绘女子的闺中感情,或者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而温庭筠的写作风格正是这样,并且还继承了南北朝时期温庭筠简介,皇宫之中的词曲之风。所以,温庭筠可以说是继承了南北朝的词曲之风,有开启了花间派的婉约写作风格。对于“花间派鼻祖”这一个赞誉,温庭筠当之无愧。温庭筠作为“花间派鼻祖”,一生写下的诗词无数,其中最受人们喜欢的就是诗集《金荃集》以及词集《握兰集》,只可惜这两部著作都没能保留下来,后人无缘瞻仰。但是,在《花间集》这一部著作当中,却记录了六十六首温庭筠的词,得以将温庭筠的名作流传后世。温庭筠虽然被称为“花间派鼻祖”,但是他的仕途却十分的坎坷,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虽然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因为温庭筠自身的问题,但是也是我国官场以及民间百姓的一大损失,无法让温庭筠在政治上也有一展拳脚机会。温庭筠的爱情诗温庭筠作为“花间派鼻祖”,一生之中写下了很多的花间派诗词。而在这些花间派诗词当中,温庭筠的爱情诗词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温庭筠的爱情诗当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更漏子·玉炉香》。
温庭筠画照《更漏子·玉炉香》全篇译文如下:“玉炉正在散发着香烟,而红色的蜡烛在留着眼泪,在摇晃的光影当中,映照了闺中少妇的无尽秋思。闺中少妇的眉头都已经斑白,两鬓的头发也已经变得十分的凌乱,在慢慢长夜当中,无法安然入睡,只能感觉到枕头与被子是无比的寒冷。在窗外的梧桐树,正在被夜晚三更下的雨淋着,丝毫不顾闺中少妇正在因为与丈夫的离别而伤心。窗外点点滴滴的雨,不断的敲打着梧桐的片片叶子,并且滴落在没有人的石阶上面温庭筠简介,就这样一直到天亮”。温庭筠的这首爱情诗讲述的是,在一个雨夜,与丈夫离别的少妇对自己的丈夫的无尽思念。但是丈夫还没有归来,窗外却开始不断地下着雨,从三更一直下到天亮,使得少妇心中更加悲凉与辛酸。在《更漏子·玉炉香》当中,平仄相对,韵味十足。并且还使用了十分华丽以及婉约的词语,非常到位的将等待丈夫归来的闺中少妇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而作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筠,也温庭筠的爱情诗当中,充分的将自己的文学功底展现出来,得到了后世的赞扬与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