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墓发掘的过程 一場大雨衝出關羽墓,專家疾呼,我們錯拜了2000年!
一場大雨衝出關羽墓,專家疾呼,我們錯拜了2000年!
說起關羽,人們往往脫口而出,字雲長,河東解良人氏。臥眉,鳳眼,面若重棗,脣如塗蜜,長鬚美髯,頭戴綠冠,手持偃月,身騎赤兔,這一經典形象深刻的烙印在了我們心中,甚至被神化,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各地甚至是東南亞都建有關帝廟,關帝廟裏大多都擺放着這一經典形象,尤其是在早期的香港電影裏會經常看見民衆在參拜關羽,可見關羽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其實早在明清時期,封建帝君爲了加固皇權統治,籠絡人心,迫切需要一位能和孔子文聖並列的武聖,因爲關羽不但武藝超羣,更重要的是他極爲忠義,被封爲忠義候,因爲兩千多年來,在中國人的眼裏關羽就是忠義的代表,所以封建帝王就開始大肆宣揚關羽,在全國各地建造關羽廟,尊其爲武聖,加上民間對關羽的極爲尊崇,所以關羽慢慢被神化,全國各地興起了參拜關羽的熱潮。關羽不但是武聖而且在廣東沿海一帶更尊其爲財神,因爲在沿海,經商的人甚多,而往往經商成功的家裏幾乎都擺放着關羽的神位,所以慢慢大家都開始興起將關羽當財神來供奉,以此以往自己能夠獲得和他人一樣的財富。
因此關羽的陵墓格外受世人矚目,以供人們祈福參拜。民間有一言,關羽身臥當陽,頭枕洛陽之說,相傳關羽在替劉備鎮守荊州時,不顧東吳的威脅,向曹魏樊城發起進攻,呂蒙正好趁此局勢白衣渡江,攻取荊襄三郡,關羽遭人暗算,身受毒箭,力不從心,被困上庸,敗走麥城,被呂蒙追擒,割其頭顱,孫權怕惹怒劉備,將頭顱獻給曹操,曹操將關羽頭顱以帝王之禮厚葬,身體留在了當陽,所以纔有關羽身臥當陽,頭枕洛陽,魂歸故里一說。現在關羽的陵墓有三處,一個是解良的衣冠冢,一個是神都洛陽,另一個最出名的當屬當陽的關陵,乾隆在關林還留有一塊牌匾,上面寫着“聲靈於櫟”四個大字,人們朝拜大都會去關林。
就在洛陽不遠的關莊村,或許是年代久遠,連夜的大雨終究將隱藏在底下的墓冢沖垮,留下一個大洞,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意識到這可能是國家文物,遂將其保護起來並派人通知洛陽文物局,消息不脛而走,各地學者紛紛而來,考古學家立刻趕到現場並進行勘察,最後總結這有可能是王公貴族的墓冢並進行開發挖掘,墓冢裏找到了兩個虎頭牌和一顆頭顱,據村民回憶說很久以前聽村子裏的老人講,村子裏原先是有一個刻着“關帝之墓”的墓碑的,最後卻消失了 ,村民也沒當回事,當是輩輩相傳的傳說,現在發現傳說好像是真的,根據墓冢裏出土的文物,確定文物爲三國時期,考古學者篤定這就是人們苦苦尋找的關羽墓,我們卻錯拜了20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