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墨盒子 铜墨盒的历史
铜墨盒的历史
一、什么是铜墨盒
铜墨盒是盛墨汁的小物件,产生于清道光、同治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铜墨盒比石砚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故在当时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而今天那些存留在民间的老铜墨盒,则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在购入铜墨盒时,要掌握一些窍门:盒盖上有名家画稿并经名工匠镌刻的,如制盒名家陈寅生、姚茫父等人的作品价值就高;另外特殊规格也值得一藏,铜墨盒以12厘米以上的超大型圆盒,或小于3厘米的袖珍盒为上品,而那些“大路货”与“垃圾货”,则收藏价值不高。
二、如何看待铜墨盒的价值
多体古文字墨盒数量不少,充分说明它受到墨盒使用者的欢迎、收藏家的青睐。个中主要原因是,墨盒上集中展示了多种古老的汉字的艺术魅力。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一般分为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籒文、篆文)和近代文字阶段(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秦末汉初是汉字发展两个阶段的过渡时期。
汉字起源于图画,离不开线条的表现,或者说,汉字是借助于带有绘画素质的线条美来进行书写,尤其在古代文字中特别明显。“多体古文字墨盒”就是表现这种带有绘画素质的线条,字体各异,大小不一,或实或空心双勾,刻工精湛,深浅自如。所以,不管你认识与否具体书写的是什么字,已经无关紧要,只是欣赏古文字书法之美。而且有些字能识、有些字可猜,更引起人们收藏和欣赏的兴趣。
三、如何考量铜墨盒价值
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收藏铜墨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看名号

清末至民国时期,刻铜墨盒的名家有陈寅生、万礼斋等,他们刀法清新,字字珠玑,有较强的艺术性,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此外,还有韩子固、竹庵、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他们对刻铜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其成为集文字、图案、纹饰、款识为一体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看题材刻铜同刻印、竹雕和制壶一样讲究名人效应,所以铜墨盒的题材以名人书画最为重要。当年,齐白石、陈师曾、寿石工、林琴南等名家都曾为刻铜艺人提供过画稿,他们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法等为墨盒增添了文玩韵味和艺术气质,提升了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看雕工刻铜墨盒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集了诗句、书法、画作、篆刻等。艺匠们视铜如纸,以刀代笔,或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或采用腐蚀手法,变化多端;或仿石雕、木雕、砖雕,深则入木三分;或仿汉代玉雕游丝工艺,浅则细如发丝。
看年代从年代上看,清末民国初期之际的刻铜墨盒目前价格尚处于低位,其价值被低估,升值空间较大,民国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铜墨盒则价格一般。
每件墨盒都有它的特点,要从铜质、做工、刻工、使用状况、包浆等各方面观察是否是当时的产品。
看艺术性艺术体现藏品的价值。一般来说,无绘刻或绘刻粗糙的铜墨盒收藏价值不大。要选择那些书画隽秀、布局和谐、刻工精细、线条明快的铜墨盒来收藏。
仿名人刻绘的文字线条大多较呆板,缺乏自然流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