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平国 高平之战两国,高平之战的经过
高平之战两国,高平之战的经过 谁介绍一下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具体时间是公元954年4月16日(周显德元年三月十一月) “凡是称得上战役的战争,都是一种生死对
高平之战两国,高平之战的经过
谁介绍一下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具体时间是公元954年4月16日(周显德元年三月十一月)

“凡是称得上战役的战争,都是一种生死对决,不但可能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的兴亡,甚至可能影响历史发展的方向,人类的命运。高平战役的规模并不大,但这次战役,却奠定了中原地区独霸的基础,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在极端混乱衰弱的谷底,开始复苏。 十世纪四○年代,是中国人最悲惨可耻的十年,既被外国蛮族屠杀,又被本国政府屠杀,然后更被军阀交互屠杀,而汉奸卖国贼在这十年中也最盛行,很多人都以当汉奸卖国为荣。本书正逢上这个年代。 高平战役之后,我们才终於看到一线的和平曙光。”柏杨版资治通鉴 后周立国初,北汉主刘崇附辽联兵,屡攻后周皆败。显德元年正月,闻知后周太祖郭威卒,柴荣嗣位,遂趁大丧再次与辽合兵南进,企图一举灭周。二月,刘崇亲率北汉兵3万,偕辽武定节度使杨衮所率万余骑兵出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署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出团柏(今山西祁县东南)取捷径,欲径向东京(今河南开封)推进。军至太平驿(今山西屯留东北),突破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部阻截,乘胜进逼潞州(今山西长治)。 后周世宗柴荣闻讯,力排臣僚劝阻,决意亲征。遂部署三路出兵:命天雄节度使符彦卿、镇宁节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镇(今河北武安西)向西北插入辽州(今山西左权)断后;命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保义节度使韩通率兵自晋州(今山西临汾)向东北趋潞州侧击;命河阳节度使刘词率军殿后,为当面阻击之兵援;遣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宣徽使向训率前锋先趋泽州(今山西晋城)。同时,诏令诸道招募民间骁勇者从战。三月十一日,柴荣率京师军北上,昼夜兼程,于十八日会前锋军,御营泽州东北。时刘崇未料柴荣亲征,恃初战小胜轻进,不攻潞州,径至高平。翌日,两军相遇,北汉军退往巴公原(今山西晋城东北)。柴荣虑其逃遁,促军急进,追至巴公原,北汉军已据高地列阵。柴荣见势,虽后续未至,但锐意决战,遂令白重赞、李重进率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率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领精骑居中,与北汉军对阵。自领禁军临阵督战。刘崇见后周阵兵少,声言不需辽军出战便可获胜,乃让杨衮居西阵观战,命东阵张元徽率千余骑出击。交战未几,后周将樊爱能、何徽引骑先遁,右军阵溃,步卒干余人解甲降北汉。柴荣力挽危局,亲冒矢石率兵陷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与宿卫将赵匡胤各率2000骑分左右翼入阵冲杀,左军白重赞、李重进亦率部奋击,诸将合力拼杀,力挫北汉军气焰。刘崇褒赏张元徽,令其再战,方出战即被周军俘杀。时南风正盛,后周军借助风势,愈战愈勇。辽将杨衮畏周军势盛,弃阵而逃。北汉军溃散,刘崇自举赤旗,招收残兵万余人据险抵御。鏖战至傍晚,刘词率后军至。周军兵力大增,再败北汉疲惫之师,斩其副枢密使王延嗣,缴获辎重、兵器、驼马等不可胜计。刘崇仅率百余骑由间道越雕窠岭(今山西高平西北),昼夜不息,逃归晋阳。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322528.
高平之战的胜利有怎样的影响?
高平之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周世宗统一天下的雄心。他开始致力于统一的事业。而在周世宗所经营的统一战争过程中,赵匡胤逐步成为周世宗不可缺少的干将。使得赵匡胤深为周世宗所倚重。
之战(27)高平(3) 很赞哦! (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