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的划分 一月一日因何叫元旦?近現代中國的元旦,竟發生了如此多的大事?
一月一日因何叫元旦?近現代中國的元旦,竟發生了如此多的大事?
歲月匆匆,霜鬢又一年。竹笛聲聲,冬寒再元旦。鄉思百里,文追千年。「 ”元”者,第一、開始之意,「 ”旦”者,天明也。元旦又稱「 ”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即新年之始之意也。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 ”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遂而以西歷的一 月一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確認元旦為新年,將之定為中國法定節日之一。
相傳原始社會,堯帝年老,將部落聯盟之位禪讓予德才兼備的舜。堯帝去世之後,舜便隆重祭祀,並將祭祀先帝堯與天地之日,作為一年之始,名為元旦”,或「 ”元正”。「 ”元旦”作為節日,屈指算來,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
《晉書》有雲,「 ”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
晉代辛蘭亦於《元正》詩曰:「 ”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
南北朝蕭子雲寫有《介雅》,詩中亦有「 ”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之載。
唐朝李世民亦有「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之詩流傳。
過元旦,歷朝歷代皆有慶祝典儀祈祀等活動進行,如放鞭炮,貼春聯,團圓蒸年糕,守歲包餃子,祭祀神仙先祖,舞龍舞獅等方式,以賀元旦。
唐朝作為詩歌之黃金時代,寫「 ”元旦”「 ”元日”之詩眾多。

如孟浩然,寫有《田家元旦》,詩雲:
「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如成彥雄,寫有《元日》:
「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
如賈島之《新年》:
「 ”嗟以龍鍾身,如何歲復新。
石門思隱久,銅鏡強窺頻。
花發新移樹,心知故國春。
誰能平此恨,豈是北宗人。”
如劉長卿 之《新年作》:
「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如戎昱《桂州臘夜》
「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如高適《除夜作》:
「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時光荏苒,翻開歷史,驀然發現,近現代中國的一月一日竟發生了如此多的大事:
1814年1月1日,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誕生;
1864年1月1日,著名畫家、篆刻家齊白石誕辰;
1904年1月1日,著名表演藝術家程硯秋誕生;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同日,中華書局創辦;
1916年1月1日,袁世凱復辟帝制;
1942年1月1日,二十六國聯合國家宣言簽訂;
1949年1月1日,北京市政府成立;
1979年1月1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
1980年1月1日,首都國際機場正式啟用;
1994年1月1日,我國正式成為《專利合作條約》(pct)成員國;
一年又一年,去歲又不見。二零二零年一月一日,人家去歲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